网上有关“三年级科学了解土壤教学设计及反思”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三年级科学了解土壤教学设计及反思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三年级学生刚开始接触科学,在他们的眼中,科学具有无穷的奥秘,科学和实验在一起,科学是很好玩的事情,接下来我为你整理了,一起来看看吧。
三年级科学了解土壤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道土壤是岩石微粒、空气、水和腐殖质的混合物。
2、知道土壤可以按照颗粒大小分成沙土、黏土和壤土三类。
3、能用实验证明不同种类的土壤渗水性和含水性不同。
4、能用多种方法研究沙土和黏土的不同。
5、知道不同的土壤适合种植不同的农作物。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了解土壤的成分。
难点:区分当地土壤的种类。
教学准备
事先采集的三种土壤样本每组一份 、白纸3张、烧杯、水、搅拌棒、土块、渗水性实验装置、放大镜、小塑料汤匙、纸巾、抹布。
教学过程
一、汇入新课
1、谈话:为了更好的研究,昨天老师和同学们一起,在花园的不同地方采集了三种不同的土壤,分别装在了一号、二号和三号烧杯里。关于这些昨天采集的土壤,你还想知道些什么呢?
2、学生提出自己的问题,教师板书并分类。
3、今天我们来研究、了解土壤。板书课题
〔反思:告诉学生土壤样品的来源地,以明确观察的目标性,增强真实性。〕
二、探究活动
活动一:观察土壤
谈话:课前,我们都已经采集了一份土壤的样本,现在请大家拿出来。同桌两人合作,先用眼睛,再用放大镜仔细观察土壤样本,一个人观察,另一个人记录,要求尽可能多地发现土壤的特征,并把我们看到的情况用图画、文字或表格等形式记录下来。
学生分组活动。
汇报交流,互相评价哪组的发现或记录价值、特色。
反思:先用眼睛看,再用放大镜仔细观察。体会两种观察方法的不同结果,知道工具的重要性,培养仔细观察的能力;另外,尽可能多地列举出所看到的情况,并采用各种方式做一份有特色的观察记录,进一步深化土壤的表象特征。
活动二:研究土壤的成分
谈话:通过刚才的观察活动,大家都对土壤有了更多的认识,但那只是凭肉眼或是放大镜进行的初步观察。要想知道土壤里到底有些什么,我们还需要做进一步的研究。
现在就请四人一组,做一做下面这个实验,看它是否对你了解土壤有所帮助。投影:实验的步骤、注意事项。
实验步骤:
1、把小土块放入水中,你看到了什么现象?说明土壤里有什么?
2、将土块搅动后静置一段时间,在等待过程中用纸巾包住另一些土块,用手使劲握一握,再摊开纸巾,纸巾上面留下了什么?说明土壤里有什么?
3、观察静置后的水杯中的情况,水里有什么?
注意事项:
1、土块要轻放。
2、搅拌要彻底。
3、静置时间要长。观察时,杯子也应保持静置不动的状态。
4、始终要仔细观察,记录下每一步骤看到的现象。学生阅读此资料后开始动手操作,教师巡视指导。
汇报交流实验情况。
请学生根据观察结果,分析这份土壤主要是由什么物质构成的。
〔反思:在科学新课程的探究学习活动中,学生离不开教师的有效指导,一些言语的鼓励、启发、课堂组织策略的应用等,可以使我们的学生在科学探究的路上少走很多弯路。特别是在教学活动中的一些隐性指导,像实验步骤、注意事项能为学生的探究提供一个和谐、有效的环境。〕
活动三:研究土壤的种类
1、观察颗粒大小
谈话:今天老师也给大家带来了三份土壤的样本,请你们仔细观察,首先看看它们的颗粒大小有什么不同。
学生分组领取土壤样本,借助放大镜仔细观察。
汇报自己的发现。
谈话:这是什么原因呢?请大家看课本第6页的阅读资料,它会给你一个原因解释。
学生阅读资料。
师生小结:通过这一环节的观察、阅读活动,对土壤有什么更多的了解。
2、比较沙土、黏土和壤土的渗水性
提问:沙土、黏土和壤土的颗粒大小不同,在遇到下雨这样的情况时,它们的渗水性会不会一样呢?你是怎么认为的?
学生谈谈自己的想法和预测。
讨论实验方法,特别是引导学生考虑三个变数的控制:土壤的多少、倒入的水量、倒水的速度要保持不变;不同的条件:三份不同种类的土壤;以及最后怎样获取水量的不同:方法1:倒入量杯;方法2:直接用尺子测量高度。
分组实验,教师巡视指导。
汇报交流实验情况,并将结果与刚才的预测相对照。
3、用多种感官了解沙和黏土的不同
每组一份沙和黏土的样本,请学生参照课本第7页提供的方法来比较沙和黏土的不同。
集体讨论:每一种土壤看上去像什么?是什么颜色的?摸上去感觉像什么?哪一种更硬或更光滑?加点水握一握,哪种可以握成团?
激趣:再试着把它们分别放在胶卷盒里摇动,听一听它们发出的声音是否相同。或者是闻一闻它们的气味是否相同。
分组活动,交流。
反思:科学教学强调要学生亲身经历科学探究的全过程,从中获得科学知识,增长才干。比较沙土、黏土和壤土的渗水性,这是一个对比实验,要注意控制好变数,通过学生谈谈自己的想法和预测、讨论实验方法、进而分组实验、得出结论。然后通过运用多种感官、多种方法摸、看、捻、握、搓进一步研究沙和黏土的不同,体会科学探究的乐趣,理解科学的真谛。
三、课后拓展指导
谈话:同学们都已经对土壤有了非常丰富的了解。
提问:你知不知道我们这儿的土壤是什么型别的?有什么特点呢?适合种植哪些植物?
学生思考、回答。
指出:科学研究是个复杂的过程,有些结论不是那么容易就能得出的。要想很好地回答这个问题,我们可以采用一些什么方法来进行研究?
学生思考、回答。
教师小结,引导学生课后进行资料的查阅、请教专家等。
三年级科学了解土壤教学反思
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主要学习的就是土壤。在《了解土壤》这一课首先是利用资源向学生展示生活中不同地方不同环境的土壤以及土壤的不同作用。紧接着利用校园现有的环境,带领学生走进大自然,实地观察,地点主要选取了学校的芳菲苑以及操场的沙坑,两种土壤对比性比较强,方便学生进行客观的比较。芳菲苑主要是壤土,土壤中的动植物相对丰富,加之上学期观察过校园里的动植物,所以对于学生观察土壤中的动植物而言,显得稍显简单。主要的是教会学生记录,利用现有的科学习作册附录的表格,教会学生对观察之后的准确记录是本次观察的一个重点教学任务。
第二课时在教室利用配套器材,对土壤样本进行细致观察。给每一小组同学发放少量土壤,学生一开始觉得什么也没有,慢慢的细心的小朋友会在这些土壤中发现很多小东西,比如小树枝、头发、石子、虫卵等等,在这个观察实验中,不仅要学会正确使用观察器材,同时也要正确使用放大镜,在实验过程中,不停的强调小组分工合作,让学生明白一个实验的成功是依靠整个小组的努力。学生在记录单上图文并茂的记录了自己的观察结果。
接着利用观察完的土壤做土壤成分的实验,将土壤全部倒在纸巾上,用纸巾包住土壤,感受纸巾的变化,学生们会说纸巾变软了,潮了,冰凉的,再次引导,学生便能自己思考出结论:土壤中含有水分。这个实验在八个班中做的都很成功,结论都是学生自己得出的,效果比好。
第三课时的了解土壤,主要是演示实验。一、将硬土块放入水中,发现有气泡生成,得出结论:土壤中有水分。二、搅拌土壤,静置,观察现象,由于时间较长,这个时间做了第三个实验,将土壤在火上烧一烧,这里主要是教会学生使用酒精灯,利用视讯以及现场演示,教会学生在实验室做实验的注意事项,尤其是像酒精灯这样比较危险的实验器材。然后进行实验,学生发现试管壁出现水滴,得出土壤中有水分,发现土壤变硬变干,知道陶瓷之类的制品就是利用这个原理制成的。临近下课时,让学生观察静置之后的烧杯,学生发现土壤分层了,知道壤土中含有沙土和粘土两种物质。
本次课一共用了三个课时,时间相对比较长,但是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却很大,因为每一节课都是不同的内容,在老师的不同引导下,学生自己动手以及观看都能得出正确答案,这也加强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在科学课上每一个孩子都是平等的,他们不仅要学会知识,更中药的是学会合作学会分享学会思考。
由于我自己也是第一次接触教材,还有很多地方考虑的不够充分,比如带领学生外出观察,学生的纪律参差不起,对课堂教学的进度影响较大:演示实验应该尽可能让学生自己操作,二不是教师空洞的讲解和讲台上的演示,这样会减弱学生学习的兴趣。这些问题希望在以后的教学中能充分考虑,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土壤的秘密教案
大班科学《植物的家》教案与反思
每堂课的教学内容都是老师在课前准备好的,下面由我为大家搜集的大班科学《植物的家》教案与反思,希望能帮助到您!
活动目标:
1.知道土中有水、空气、腐烂物等成分,了解土的主要种类(如:黑土、黄土、白土、红土等)。
2.了解土对人类的作用,萌发珍惜土地的情感。
3.知道植物生长离不开水、空气、肥料和阳光。
物质准备:
1.多媒体课件。
2.每组幼儿一盘土壤。(四人一组)
3.实验用的酒精灯、铁架、杯子、连根的干枯青菜。
4.植物头饰。
5.四袋不同种类的土壤标本。(黑土、黄土、白土、红土)
6.一袋泥土。
活动过程:
一、植物为什么会干枯
1. 幼儿扮成各种植物,老师扮成植物?花姐姐?。
引导幼儿讨论:植物生长离不开什么?(用故事?干枯的青菜?告诉幼儿植物一般离开土壤会干枯)。
2.小结:引导幼儿自己小结,(小鸟爱树林,鱼儿爱海洋,我们植物爱的是土壤。)植物的家是土壤,离开土壤会干枯。
二、土中有什么
1.用多媒体课件让幼儿知道土壤中有水、空气、肥料(是树叶、草等的腐烂物),和植物生长过程。
2.请幼儿捏捏地里的土壤是干的,还是湿的,说明土壤中有什么?(水分)
3.请幼儿肥土壤放入水杯中,又发现有什么?(空气)
4.把土壤撒在石棉网上加热知道土壤中有腐烂的树叶、草等,这就是肥料,它们能燃烧。
5.小结:原来土壤里有这么多宝贝,它真像一个聚宝盆、空气水分里面藏,土壤是个大宝库,植物生长有营养。
6.引导幼儿仿编儿歌:?鸟儿爱树林、鱼儿爱海洋,植物爱的是土壤,土壤是个聚宝盆、空气、水分里面藏,土壤是个大宝库,植物生长有营养。有了营养,幼儿模仿植物生长的.过程。?
三、土是什么颜色的
1.幼儿知道土中有什么后,去花园里看看地上的土壤是什么颜色的?(黑色)后出示黄土、白土、红土,原来土有几种颜色。
四、土的其它用途
1.出示?砖、瓦、陶器皿,让幼儿看,让幼儿摸摸后,告诉幼儿这些都是用土加工以后做出来的。
2..小结:土壤对植物有用,对人类的用处也很大。
五、延伸活动与?土?交朋友
让幼儿自由玩土。
活动反思:
活动中孩子们很活跃,颜林海和黄林浩不断地用摸、捏、团土。在种植园中,林毅君偷偷地拔了拔小青菜,发现了菜里的根后就招呼了很多的小朋友围过来观看。很快林俊熙发现了泥土很潮湿,粘在手里也粘在裤子上。
本次活动我利用幼儿身边的熟悉的资源?土,引导幼儿进行观察、实验、探索、讨论。活动中幼儿们带着问题去进行实验、操作,引发幼儿学习、探索的兴趣。实验的设计是让幼儿能探索出土的性质,也便于幼儿操作,幼儿兴趣很大。实验中我能培养幼儿良好的合作能力,记录能力,以及操作习惯,并鼓励幼儿把自己在实验中的发现,用图画的方式记录下来。而且针对幼儿观察到现象,我能引发幼儿思考,为什么会有这种现象,以得出问题的答案,土壤里什么?使幼儿了解了土壤对于植物的作用,知道植物离不开土壤。然后和幼儿开展讨论,哪里还需要土壤?知道土壤在生活中的更多作用。
;2.《观察一颗植物》教学反思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材及大纲与课堂教学的纽带和桥梁。教案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我精心整理的土壤的秘密教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土壤的秘密教案1活动目标:
1、体验探索土壤的乐趣,养成细致观察、认真思考的探究精神。
2、尝试利用各种工具探究土壤里的成分,发展动手操作能力及观察比较能力。
3、通过观察和实验,利用各种工具分离土壤中的不同颗粒,寻找土壤中的水与空气等成分。
活动准备:
1、知识经验准备:幼儿有通过游戏、操作、实验等掌握了分离不同物质的方法及感受空气存在的经验。
2、教师准备:干燥的土壤、小勺、一次性纸杯制成的筛子(洞眼大小不同)、搅拌棍、纸碟(标明大、中、小)、量杯、卫生纸、透明水杯。
活动过程:
1、组织幼儿谈话:我见过的土壤。
教师提问:小朋友们曾经在各种不同的地方采集过各种土壤,你们都在土壤里发现过什么?
2、引导幼儿观察干燥的土壤,发现土壤中颗粒大小不同
(1)教师提问:请你们仔细看一看,这些土壤里的颗粒大小一样吗?
(2)引导幼儿讨论:怎样才能将这些大小不同的颗粒分离开?
3、引导幼儿用不同的方法分离土壤中大小不同的颗粒。
(1)看一看:桌上有些什么工具?
(2)想一想:可以怎么用?
(3)做一做:幼儿在舒缓的音乐中,分成三组,分别用小勺、筛子和水来分离土壤的大小颗粒。
(4)说一说:引导幼儿讲述自己的操作方法与步骤。
(5)比一比:哪种方法最好?为什么?引导幼儿从操作完成速度及质量方面进行比较。
4、引导幼儿思考用什么办法探索土壤中里看不见的东西。
(1)引导幼儿讨论:土壤里还有什么看不见的秘密?
(2)想一想:怎样让土壤里的这些秘密都显示在我们的面前?
(3)试一试:提供水和纸巾,鼓励幼儿探索土壤中的秘密。重点引导幼儿观察变化,想一想,为什么会这样?
5、师幼讨论:土壤里还有什么秘密?怎样发现这些秘密?
活动提示:
1、此活动的重点是利用不同的工具和方法分离土壤中大小不同的颗粒,探索土壤中看不见的'东西,如水和空气。此活动前,幼儿要有采集土壤、观察土壤的经验,并对土壤的特性及种类有了一定的了解;此外,幼儿还应掌握使用简单工具进行科学实验活动的基本方法,如筛选、搅拌等。活动中,教师一是要指导幼儿学习正确的实验方法,二是要引导幼儿思考不同工具和方法的优劣。
2、操作过程中,教师可提供一些常见的或废旧物品制作的工具,如透明的一次性水杯、一次性碗等作为幼儿的操作材料,既可以废旧利用,又可以保护环境。活动结束后,还可以将操作工具投放到活动区中,便于幼儿反复操作。
3、组织幼儿开展延伸活动:自制小书《土壤的秘密》,将自己在土壤中的发现用简单的符号或图画绘制成册。
4、提请家长配合:
(1)带孩子观察小区周围的土壤和土壤里生活的动植物。
(2)带孩子查找资料,了解土壤里还有哪些成分。
土壤的秘密教案2活动目标:
1、体验探索土壤的乐趣,养成细致观察、认真思考的探究精神。
2、尝试利用各种工具探究土壤里的成分,发展动手操作能力及观察比较能力。
3、通过观察和实验,利用各种工具分离土壤中的不同颗粒,寻找土壤中的水与空气等成分。
4、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5、培养探索自然的兴趣。
活动准备:
1、 知识经验准备:幼儿有通过游戏、操作、实验等掌握了分离不同物质的方法及感受空气存在的经验。
2、教师准备:干燥的土壤、小勺、一次性纸杯制成的筛子(洞眼大小不同)、搅拌棍、纸碟(标明大、中、小)、量杯、卫生纸、透明水杯。
活动过程:
1、组织幼儿谈话:我见过的土壤。
教师提问:小朋友们曾经在各种不同的地方采集过各种土壤,你们都在土壤里发现过什么?
2、引导幼儿观察干燥的土壤,发现土壤中颗粒大小不同
(1)教师提问:请你们仔细看一看,这些土壤里的颗粒大小一样吗?
(2)引导幼儿讨论:怎样才能将这些大小不同的颗粒分离开?
3、引导幼儿用不同的方法分离土壤中大小不同的颗粒。
(1)看一看:桌上有些什么工具?
(2)想一想:可以怎么用?
(3)做一做:幼儿在舒缓的音乐中,分成三组,分别用小勺、筛子和水来分离土壤的大小颗粒。
(4)说一说:引导幼儿讲述自己的操作方法与步骤。
(5)比一比:哪种方法最好?为什么?引导幼儿从操作完成速度及质量方面进行比较。
4、 引导幼儿思考用什么办法探索土壤中里看不见的东西。
(1)引导幼儿讨论:土壤里还有什么看不见的秘密?
(2)想一想:怎样让土壤里的这些秘密都显示在我们的面前?
(3)试一试:提供水和纸巾,鼓励幼儿探索土壤中的秘密。重点引导幼儿观察变化,想一想,为什么会这样?
5、 师幼讨论:土壤里还有什么秘密?怎样发现这些秘密?
活动反思:
根据大班幼儿思想活跃,兴趣广泛,对自然科学方面的知识特别感兴趣。所以选择了—植物的家园土壤这一课题。意在让幼儿通过操作实验活动,初步植物生长离不开阳光、土壤。重点了解土壤中有水、空气、肥料,一般植物生长离不开土壤。培养幼儿观察事物、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体验科学活动的乐趣。
土壤的秘密教案3活动目标
1、通过活动,知道土壤里有水、空气和各种养分。
2、了解土壤与动、植物和人类生活的紧密关系,萌发对土壤的情感。
重点难点
活动重点:通过操作活动,知道土壤里有水、空气和各种养分。
活动难点:了解土壤与动、植物和人类生活的紧密关系。
活动准备
经验准备:幼儿有种植经验。
物质准备:土壤、烧杯、餐巾纸、挂图、托盘、毛巾。
活动过程
一、出示实物,引出主题。
教师提问:小朋友们知道这是什么?在哪里见过?(通过看、摸、回答引出土壤)
二、通过探索活动,认识土壤。
引 导语:小朋友们喜欢玩土吗?我们一起来玩一玩吧!
1、实验操作,引导幼儿发现土壤中有水分。
实验材料:土壤、餐巾纸
实验要求:
(1)每人拿一张餐巾纸
(2)取一块土包进餐巾纸里,捏一捏,你能发现什么?
(3)实验后,将纸和土壤分开,把土壤放回原位,把纸放进垃圾筐里,用毛巾将手擦干净。
提问:你们在玩的过程中发现了什么?(纸巾变湿了,因为土壤里有水份。)
2、实验操作,引导幼儿发现土壤里有空气。
引 导语:土壤里只有水分吗?我们再去玩一玩看看还能发现什么?
实验材料:烧杯、泥土、水
实验要求:
1、将泥土放进有水的烧杯里,观察会发现什么现象。
2、说一说你看到的现象。
教师 小结:通过两个实验引导幼儿发现,土壤中含有水分和空气。
3、观察挂图,引导幼儿发现土壤里有各种养分,适合动植物的生长。
(1)教师提问:图上有什么?它们生长在哪里?它们为什么长的这么旺盛?(因为土壤里有各种养分)
教师 小结:土壤中有水、空气各种养分,都是植物生长所需的,那么除了这些植物,土壤里还有什么?原来土壤还是各种小虫子的家。
三、土壤与人类的关系及重要性
教师提问:我们人类的生活能离开土壤吗?为什么?
教师 小结:植物、动物都离不开土壤,我们吃的、用的、住的都离不开土壤,所以土壤非常的重要,我们要好好保护土壤。
活动反思
幼儿对于这种动手操作的活动非常感兴趣,每一位幼儿都能在老师的引导下仔细观察,并且动手操作,唯一的不足点就是操作材料比较少,每一组的幼儿人数过多,有个别幼儿未真正的参与到活动当中来。
青岛版《土壤里有什么》教学实录
本周进行了正课的第二次教学,《观察一棵植物》。教学过程和反思如下:
一、课前准备
1.检查科学书和记录册是否带齐
2.检查记录册是否记录种植植物的生长过程。表扬、提醒与督促。
3.盖科学表现的印章。
二、课中活动
1.认识科学观察方法:
(1)上节课我们观察了塑料花,你还记得你用过哪些观察方法吗?
(眼睛看,鼻子闻,用手摸)
(2)引导学生明白观察植物可以了解的特征有哪些。眼睛能看到植物的哪些特征?
(眼睛看:颜色、形状、大小;鼻子闻:气味;手摸:光滑粗糙、软硬)
在这个环节中,特征这两个字似乎用的不恰当,问题是你能用眼睛观察植物的那些特征,很多小朋友的回答是我能看到叶子,能看到叶脉……,这些是属于植物的结构,而不是特征。所以我采取了示范举例的方式为,“老师能用眼睛看到这棵植物的颜色,颜色是它的特征,除了颜色,你还能看到它什么特征?”有的学生就能说出形状、大小,个别学生的答案还聚焦不到特征上。
(3)认识植物的共同结构:根茎叶。
以绿萝为例,带领学生认识根茎叶结构。
(4)画一颗植物。
完成活动手册上画一棵植物的内容。一年级的小朋友还不会记录,要不断引导和强调怎么记录,前几节课要不断强化。明白要求,写日期,做记录。并且强调,画植物必须要包含根茎叶这三个结构。
(5)收书,整理,下课。
补充:由于学校教学的安排,一年级只上二十分钟正课,所以内容上安排比较简少。
一、教学目标
(一)过程与方法:
1. 能够运用多种方法和多种感官来认识土壤。
2. 会描述、记录自己的观察结果。
3. 能够和同伴交流自己的观察结果。
(二)知识与技能:
1. 知道土壤里含有不同大小的颗粒,含有动植物和它们的遗体。
2. 能够建立土壤是个混合物的概念。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 意识到土壤和动植物有着密切的关系。
2. 愿意亲近土壤。
二、教学重、难点
1. 培养学生对土壤的探究能力。
2. 进行生命教育和环境教育。
三、教学准备
1.学生采集土壤:铲子、方便袋
2.课件、放大镜、报纸、酒精灯、铁架台、石棉网、铁皮、水、烧杯、玻璃棒等
四、课时安排 1课时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初步感知土壤与植物的关系:
师:(出示植物茂盛的)这幅图画美吗?
生:美!
师:是呀,绿油油的到处一片生机,它们在向我们展示着生命的美丽与神奇。你知道这些植物的下面是什么吗?
生:土壤、大地……
师:对,是土地。(出示“土”字)知道“土”是什么意思吗?说文解字中是这样来解释的“土,地之吐生物也”。这两横,表示地表下面的样子,这一竖表示从土里生长出来的植物。我们来看一下我们脚踩的这片大地有什么特点呢?(出示地下土层)
生:一层一层的。
师:最下面是砂砾,往上依次是……(依次出示:砂砾、砂、粉砂、黏土),越往上颗粒越小。
师:关于土壤,你都已经知道了哪些知识呢?
生1:我知道土壤中可以生长植物;
生2:我知道土壤中有许多小石头;
生3:我知道土壤中生活着许多小虫子;
…… ……
师:同学们真了不起,知道了这么多与土壤有关的知识。除了这些,你还想知道土壤的什么?
生1:我想知道土壤里还有什么;
生2:我还想知道为什么有的地方植物长得好,有的地方长得不好;
生3:……
师:是呀,土壤还有什么秘密呢?这节课我们就走进土壤,通过自己的观察和探究去发现土壤中更多的秘密,好不好?(板书课题)
(二)提出问题:
师:课前,老师和大家在校园的不同区域采集了土壤,现在让我们交流一下自己的发现吧,这些发现中,哪些是你已经知道的?哪些是今天惊喜的收获呢?
生:交流(颜色不同;颗粒不同;软硬不同;干湿不同;生长的植物不同;……)
师:是的,我们采集的土壤有许多不同,大家有没有想过为什么土壤会有这些不同呢?
生:位置;太阳晒;深浅;……
师:是的,大家说的不错,但同学们有没有想过它们的成分是不是也一样呢?老师给每个小组都准备了一张纸和放大镜,大家可以把土壤放在纸上,先用我们科学课上经常用到的方法来研究一下土壤里有什么!仔细看一看,摸一摸!请记录员将你们小组的发现写到记录单(一)里,哪个小组完成了就端正坐好,让老师看到!好吗?
生:好!
师:开始吧!
(学生观察,老师巡视)
实验记录单(一)
组别___________记录人____________时间______________
方法
我在土壤里的发现
肉眼
放大镜
( )
师:哪个小组先来说说你们的发现!(一生举手)恩,真勇敢!你们先来!大家说,小组在汇报时,其他小组应该干什么?
生:认真听!
师:好!现在老师就当你的记录员,开始吧!
生1:我发现土壤中有小树枝、树皮、树叶!……
师:发现的可真不少!哪个小组还有不同的发现?
生2:土壤中还有沙子、石头、虫子皮……
…… ……
板书:砂、黏土、动物、植物、杂物、
师:同学们有这么多的发现!真不简单!大家都能做生活的有心人,学会观察身边的事物了。那你们再猜一猜土壤里还可能有什么?
(三)猜想假设
师:牛顿说“没有大胆的猜测就做不出伟大的发现。”根据我们的观察和生活经验,我们先来说说土壤中可能都有些什么?
生猜想:砂土、水、空气、无机盐、养分……
(板书:水、空气、无机盐、养分)
师:真不错,大家也开始学着像科学家那样对自己提出的问题进行假设了。但科学不能停留在猜想假设上,那么怎样知道土壤中是否有这些成分,来验证我们的猜想是否正确呢?
生:(做实验)
(四)探究活动
1.设计实验方案
师:对,做实验,由于时间以及实验仪器的限制,我们来选择其中的几个猜想进行验证行吗?如果还有同学对其他猜想感兴趣的话课下可以跟老师再交流!那我们就对沙土、空气、水分、养料这几个猜想进行验证好吗?
生:小组内讨论设计方案(教师巡视指导如何设计实验)
师:都有方案了,谁来说一说你们组是怎样设计的?
生1:我们组把土块放入水中,看有没有气泡冒出,如果有,就说明土壤中有空气;
生2:我们组用手捏一捏土块,如果发粘就说明里面有水;
生3:我们把土壤放入烧杯中不停的搅拌,看看沉淀后有什么现象;
生4:我们用酒精灯加热土壤,如果有一股难闻的气味,就说明土壤中有养分,我从书上看到越是黑的土壤养分越多。
…… ……
师:(肯定大家的设计方案,并出示温馨提示)
1.分工合作,按步骤进行观察;
2.边观察边记录,把观察到的及时写下来;
3.土块要轻放,观察现象后再搅拌;
4.搅拌要充分,不要把水弄到桌子上;
5.静置时间要长,观察时杯子要保持静置不动的状态。
6.注意使用进酒精灯的安全。
师:现在每个小组都有一个装水的烧杯,纸袋里有干土块,请按照顺序进行验证,先把土块轻轻放入烧杯,观察有什么现象,记录员把看到的现象记下来,然后用玻璃棒充分搅拌烧杯里的土壤,静置不动,观察现象。另外,使用酒精灯要注意安全哟!
2.分组实验
分组实验,填写实验记录。
实验记录单(二)
组别___________记录人____________时间_______________
研究的问题
土壤里是否有__(在你研究的土壤成分上划√)
水
砂土
空气
养分
我们的方法
观察到的现象
我们的结论
师巡视指导
3.汇报交流实验现象和结论
师:现在请小组把你们的实验结果到前面来跟大家分享一下吧!
生:我们组验证的是空气,把土块放入水中,发现有气泡冒出,说明土壤中有空气存在;
师:他们说的怎样?掌声送给他们!
生:我们是沙土组,我们把土块放入烧杯搅拌,静止后发现分层了。下面是沙子,上面是细土;
师:你们观察的很仔细,下面颗粒比较大,叫砂,上面颗粒较细,叫黏土。
师:养分组——
生:我们用酒精灯加热铁片上的土壤,看到冒热气,有一股烧焦的气味。……
师:嗯。这种难闻的气味就是土壤中的养分发出的,土壤中的养分主要是腐殖质。腐殖质是已死的生物体腐烂后在土壤中经微生物分解而成的有机物质,黑褐色,含有植物生长发育所需要的一些元素,能改善土壤,增加肥力。它的来源主要是植物的根茎叶和生活在土壤中的动植物尸体及排泄物。腐殖质在被加热时后会发出难闻的气味!
师:看到大家像个小科学家那样动手验证了自己的猜想!老师真为你们高兴。你们高兴吗?
生:高兴!
师:其实土壤中还有一些溶解于水中的无机盐,检验它们的方法比较复杂,等大家好好学习,以后再去实验好吗?
师:现在谁愿意完整地说一说,土壤中都有些什么呢?
生:土壤中有砂、黏土、水、空气、腐殖质、无机盐和一些杂物。
师:对,土壤就是这些物质的混合物。
(五)土壤的破坏与保护
1. 认识土壤与生命的关系
师:其实啊,除了今天我们观察到的和验证出来的,土壤中还有许多小生命哪!
来看这里!(出示)
师:难怪有人说土壤是地球上最有价值的资源。土壤就像我们的妈妈,她为动植物提供了食物和生存空间,也为人类提供了衣食住行的材料来源。
2.认识土壤的形成
师:大家知道吗,土壤的形成可是一个非常漫长的过程呢,想知道土壤是怎样形成的吗?
生:想!
师:请看老师给你们带来的短片!请仔细看!(播放土壤形成的视频)
师:看完这个视频你有什么感受?
生1:土壤的形成真不容易!
升2:我们应该好好保护土壤。
……
3.土壤的破坏
师:是呀,可是人类的许多活动都对土壤资源造成了破坏,大家来看——
(播放)
师:看到这一幅幅画面,你想说什么?
生1:我想说,请你们不要乱扔垃圾了,不要乱砍树木了;
生2:看到土壤被破坏,我有点愤怒了!
……
师:多么有正义感的孩子!老师也有点愤怒了。土壤的形成那么不容易,土壤对动植物又那么重要!我们应该怎样对待土壤?
生:爱护土壤,保护土壤!不要……
师:大家说的多好啊!土壤妈妈有了我们这些环保小卫士,一定会很高兴,而且会越来越美丽。这样我们就能和动物、植物一起在土壤妈妈温暖的怀抱里健康快乐的生活了!
4. 诵读《土壤妈妈了不起》
为了表扬大家的爱心和正义感,老师给大家带来一首儿歌叫《土壤妈妈了不起》,让我们一起来歌颂土壤妈妈吧。
土壤妈妈了不起/种子感谢你/是你让它发芽长大/茁壮成长/花儿草儿喜欢你/是你养育了她们/给世界五颜与六色/小朋友们爱护你/是你让他们玩耍嬉戏/给他们快乐开心的童年/土壤妈妈了不起/我们都要保护你
5.拓展延伸
师:孩子们,这节课我们就到这里了。课后你们在搜集一些有关土壤的知识一起来和大家分享好吗?
6.提醒:别忘了把这些土壤送回大自然中去哟。
六、板书设计:
7.土壤里有什么
砂 眼看、放大镜
粘土 在水中搅拌、静置
水 加热
无机盐
腐殖质
杂物
七、教学反思:
孩子都有亲近土地的天性,会对土壤产生浓厚的兴趣和求知欲,能够说出植物在土壤中生长,知道土壤中有水分和养分。四年级的孩子已经有了一年多的科学学习经历,能对提出的问题设计简单的实验,有了一定的实验操作技能。《土壤里有什么》一课实践性强,接近学生生活,符合学生天性,可以与其他学科合理整合,可以尽可能多地融入一些教学理念。所以,在设计本课的时候,我充分利用孩子的这一特点,带领他们到校园里采集土壤,给他们一个相对开放的探索空间,并把这种探索分为带到课堂中。
本课包含着科学探究、生命教育和环境教育的内容,随着新课程的改革,生命教育和环境教育、艺术教育等也越来越被重视,所以,学科的整合也被提及到重要的地位。
导入环节,我是通过一幅画面让学生感知植物的茂盛和生命的美丽,知道土壤给力它们生长的空间。通过对“土”的字源分析,知道“土,地之吐生物”,更加明确土壤与生命的关系,同时,也了解了土壤的分层结构。
科学探究部分,根据新课程“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理念,我从问题的提出到问题的解决都已学生为主题,整节课的思路为:“情境导入——提出问题——猜想假设——设计方案——合作探究——得出结论”。这正是科学课程常用的模式,在往常,到这里这一课也就上完了。
但是,生命与环境是一个永恒的话题,科学课程就要让学生接触生动活泼的生命世界,感受生命的丰富多彩。只要给他们机会,他们就会发现每一片树叶都不同,每一朵花儿都绚丽,从而激发热爱生命和探索生命世界的意趣。本课从内容上,既属于“生命与环境”的范畴,又属于“地球与宇宙”的内容,通过本课的学习,知道环境对生物生长、生活习性的影响,了解人类活动也会对环境产生影响,知道人类应如何与自然和谐相处,保持可持续发展。所以,在科学探究之后,我又加上了生命与环境的内容,通过这一部分更加深了学生对土壤的热爱和对生命的珍视。
关于“三年级科学了解土壤教学设计及反思”这个话题的介绍,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分享完了,如果对你有所帮助请保持对本站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