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四年级语文《桂花雨》教案

网上有关“小学语文四年级语文《桂花雨》教案”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小学语文四年级语文《桂花雨》教案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一、说教材

 课文以“桂花雨”为题,以“桂花香”为线索,写了“我”童年时代的“摇

 花乐”,表达了对家乡亲人和美好生活的眷恋。作者琦君以童年时代的眼光看待事物,反映出纯真的童趣淳朴的情感,这种情感集中体现在“摇花乐”这一场景之中。文章语言清新,情感丰富而真挚。

 课文有6个自然段。第一自然段开篇明旨,写小时侯,“我”最喜欢桂花,因为“它的香气味儿真是迷人”。第二到四自然段写童年的“摇花乐”。五六自然段写母亲爱家乡的金桂,“我”爱童年的“桂花雨”。

 教材中有一幅插图,画的是一个可爱的小女孩在桂花树下摇桂花的欢乐的情景。教学中能让学生根据插图来理解学习课文内容,想象摇桂花的欢乐,可以增强教学效果。

  二、学情分析

 本班学生学习积极性高,勤于动脑,基础知识掌握比较牢固,有敢于质疑和乐于释疑的习惯,自主求知的欲望和能力都比较强。但在创新能力、概括、思维方面存在不足,如想象力会不自觉地受到思维定势的约束,在感情朗读的同时不能完全领会文章的思想内涵等。

  三、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语文课程目标的核心是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奠定基础。以《语文课程标准》的“课程目标根据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这三个维度设计。三个方面互相渗透,融为一体,注重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语文课程标准》为依据,结合本组教材的教学要求、本课课文内容和课型特点,以及本班学情特拟定本课时的教学目标如下:

  1、总目标

 1)知识目标:学会课文中的生字新词;理解课文内容,能联系生活实际理解体会母亲说的“外地的桂花再香,还是比不上家乡旧宅院子里的金桂”所表达的感情。

 2)能力目标:能想像课文描写的情景,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有感情朗读课文。

 3)情感目标:体会作者喜欢桂花、摇桂花的乐趣和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

 第二课时教学目标:

 1)、有感情朗读文章,发挥想象力,描述文中的情景。

 2)、理解母亲说的“外地桂花再香,还是比不上家乡旧宅院子里的金桂。”这句话的含义。

 3)、通过重点词句的理解,体会作者对童年生活的怀念及对故乡的思念之情。教学重点难点:

 (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2).想像课文描写的情景,体会母亲说的“外地的桂花再香,还是比不上家乡旧宅院子里的金桂”所表达的感情。

  四、教法学法

  说教法:

 新课标倡导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教学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因此,将教学方法确定为促进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的教学法。

 1、情景教学法。教师利用电教手段或通过用图画创设多种情境,用音乐渲染情境,利用插图来想象课文的内容,体会人物的内心。使学生完全置身于课文所描绘的情境之中,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充分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使他们深入地理解课文内容。

 2、自主、合作、探究法。教师基本采用了全放的方式,以一个学习伙伴的身份参与到学习中去,适当的点拨,学生通过动口说、动手表演以及各种形式的读引导学生训练语言、积累语言、感悟快乐,整体到部分再到整体。

 3、以读代讲法:“读”是理解课文,体会作者思想感情的有效手段。《语文课程标准》十分重视朗读。文章语言清新,情感丰富而真挚,在教学中我把指导朗读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在读中理解、读中感悟、读中想象、读中积累。

  说学法

 素质教育应强调落实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教师的职能不在是教学生念书,而是引导学生主动的去探索。因此,教学中我着重对学生进行以下学习方法的训练指导。

 1、质疑探究法。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因此学生可以围绕“作者喜欢桂花更重要的原因是什么?”进行提问,然后抓住重点词语“摇花乐和桂花雨”进行质疑。这样不仅让学生主动探究,而且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

 2读、思、议、想、练的方法学习课文。根据教材的特点,我引导学生采用“自读、自悟、合作讨论、想象、交流”的学习方式来理解课文内容,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知识水平和兴趣爱好,选择自己读懂的那部分内容进行重点阅读和探究,注重以读为本,做到师生、生生交流、充分尊重个体差异,让每一位学生投入到学习活动中来,实现共同提高、共同体验成功欢乐的目的。

  五、教学过程设计及其理论依据

  (一)复习引入,整体感知。

 1、课件出示桂花:这是什么?

 2、你知道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吗?

 3、这篇课文的第一句说道:“小时候,我最喜欢桂花。”昨天我们品味了作者喜欢桂花的原因之一是因为谦虚,不骄傲;是因为它的香气迷人,令人陶醉。喜欢桂花,更重要的因为原因是什么呢?

 创设了一个特定的环境

 激发了学生的兴趣。整体引入提高了学生对文本的整体把握的能力,对课文有了一个整体印象。这样设计运用旧知引入新知,较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容易和本节课的新知产生有机的联系。

  (二)、精读感悟课文2——6自然段

 第一步:质疑问难,直奔重点。

 1)课件出示“每到这时,我就会想起童年时代的“摇花乐”和那阵阵的桂花雨”。

 2)学生抓住“摇花乐”和“桂花雨”进行质疑,教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梳理,写下有思考价值、牵一而动全身的问题。(怎样摇?摇桂花的心情如何?摇桂花的“乐”在哪里?是怎样的桂花雨?为什么叫桂花雨)

 “思维是从疑问和惊奇开始的。”质疑是思维的导火线,是学生自主学习的内驱力,是自主探究的源头,“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这样设计直奔课文的重点,激发了学生探究的兴趣,体现了以学定教的理念。

 第二步:精读感悟,自主探究

 1、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学习2、3、4自然段。要眼到、心到、手到。

 课件出示阅读提示:1)自己学习2、3、4自然段,想一想自己读懂了哪些问题。

 2)勾画出有关的词句,读一读你感受到了什么?

 2、学生自学,小组内交流。“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由于学生存在着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教学应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课堂上,我启发学生带着问题再次走进文本,并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进行有效地探究。教学生是为了不教,注重了学习习惯的培养。

 3集体交流。随学生的交流而灵活探究,学生说到那一个问题,教师就引导大家来学习这一处。以学生的感悟为主,教师适当点拨,以读代讲,训练学生丰富的想象能力,培养创新思维。交流的要点:

 1)、2自然段回答为什么摇桂花?采用指名读的方式。

 “桂花开得最茂盛时,不说香飘十里,至少前后左右十几家邻居,没有不浸在桂花香里的。”理解“浸”,从这句话感受到了什么?指导朗读。读出桂花的芳香。

 2)、4自然段回答桂花有什么用处,采用引读的方式学习。

 2)、3自然段是全文的重点段。

 A提出哪些地方体现了作者的急切的心情?接着指名读,评议,齐读。

 B教师和学生分角色读读母亲的对话,互换角色读。

 C体会摇桂花的快乐

 首先指名读有关的句子。“这下我可乐了……好香的雨呀!”评议,听出快乐吗?

 接着出示课文中的插图想象与作者一起感受摇桂花的快乐,学生看图想象边表演边说摇桂花的动作,和作者一起分享童年的欢乐。

 然后激发学生想象的翅膀,在桂花树时你仿佛看到了什么?你读懂了桂花雨吗?桂花雨美吗?美在哪里?此时落在你头发上、脖颈上、身上的不是雨滴,而是那细小、芬芳的桂花,那是一种什么样的感觉?

 最后学生兴奋而激动地读“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呀!”大家一起喊。分组读,评议。

 D在优美的音乐声中朗读3、4自然段。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经过自学,学生对课文有了一个大概了解,有了一番摸索的功夫,或者是略有解悟,或者是不得要领,或者是困惑不解。一旦进入探讨阶段就会全身心投入。汇报交流的过程既是学生畅谈见解和观点的过程,又是师生“阅读反思”的过程。发表自己见解,听取别人的意见,思索别人的看法,反驳错误的观点。重视以读促理解,重视各种形式的读,如自由读、默读、范读、分角色朗读等使学生在老师创设的各种情境中,主动读书,自主发现。在充分的读中体会到课文的思想感情,使学生在读、悟、说、想的学习过程中受到情感熏陶。让学生在情境中不知不觉地得到了语言文字训练。以情促练,又让学生在语言文字训练中感受快乐,进入语言学习的奇妙境界,这便是以练激情。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顺学而导,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真正地推动课堂对话的发展。并在训练设计中,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使“教法学法化,学法教法化”。

 第三步、突破难点,升华感情

 重点理解体会母亲说的“外地的桂花再香,还是比不上家乡旧宅院子里的金桂”所表达的感情。首先学生自读课文的5、6自然段,读后提问你们能读懂母亲的心思吗?学习小伙伴讨论、交流。接着进行说话练习:外地的环境好,还是()。外地的生活好,还是()。然后抽生读5自然段读出母亲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学生对课文的主要内容加深了理解,对全文的感情有了深化,加强了语言文字训练,锻炼了运用语言的能力,充分体现了语文的人文性与工具性的有机统一。

  (三)、回归整体,总结全文:

 1、“我”为什么要写这篇文章?

 2、在优美的音乐声中朗读全文,读出作者对“我”和母亲对家乡、对家乡的桂花的热爱之情。带着对课文的感悟和体验回到课文,实质是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巩固和深化,也是对整体的回顾。

 3、拓展了练习。学习文中的表达方法,说一说你童年难与忘怀的人和事,或说一说你喜欢的植物或家乡的特产。

 读写结合的练习,其目的是从读后的感慨入手,以学生的生活实际为依托,促使学生有感而发,落笔成文,完成读写结合的迁移。

  六、谈板书

 喜欢桂花

 怀念家乡

 11

 桂花雨

 摇花乐

 怀念童年生活

 一个好的板书,不仅能清晰地显示出课文的内容,还能突出文章的重难点。并能让学生能根据板书,理解文章的中心,复习课堂中所学到的知识,所以有人说板书是微型教案。我的板书,它能体现出教师教与学生学的特点,把文章的重难点展现出来了。

优质课《桂花雨》教学设计及反思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桂花雨》教案(一)

 教学要求:

 思想品德要求:体会作者喜欢桂花、摇桂花的乐趣和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

 知识要求:自学课文中的新词;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表达感情的句子的含义。

 能力要求:想像课文描写的情景,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有感情朗读课文。

 重点难点: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想像课文描写的情景。

 教具准备:常规

 教学时间: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回忆过去经历过的美好的事情是一种享受,充溢乐趣。你会回忆过去经历过的有趣的事吗?爸爸妈妈也会回忆他们的童年,今天我们学习的课文就是一篇回忆童年生活的文章,饱含着作者对童年往事的无比怀念。课文的题目是《桂花雨》

 二、初读课文

 考虑:

 1、课题?桂花雨?是什么意思?用的是什么修辞方法?

 2、课文主要讲了什么事?

 3、画出不理解的词语和问题。

 三、学习课文

 1、自由读课文,标出有几个自然段,主要写了什么事,哪几段是写这件事?(小组讨论再全班发言)

 2、学习第一、二自然段

 读了这一段你对?我?桂花都有了什么了解?

 3、学习三至六自然段

 这局部主要写了什么?找出相关词句读一读,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结合自身有过类似的经历吗?

 结合同学的想像点题为什么用?桂花雨?做题目

 4、学习第七八自然段

 如何理解母亲说的话?杭州小山的桂花真的比不上家乡院子的桂花吗?(自由发言)

 老师总结:这篇课文通过写桂花的事,看出了我对童年生活的怀念,也看出我和母亲对家乡、对家乡桂花有深厚的感情。

 5、带感情读课文

 再读课文,理解内容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桂花雨》教案(二)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认读本课生字词,了解课本课所讲的内容

 2能力目标: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想象课文描写的情景,培养同学的自学能力和合作学习的能力

 3德育目标;体会作者对童年往事的怀念和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

 理解想象课文的情景,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你正在浏览《老百晓在线》提供的文章〗

 一创设情境,导入课文

 1播放歌曲《八月桂花遍地开》,说说你对桂花的印象。

 2板书课题《桂花雨》,我们学习这篇课文将对桂花有更深刻的了解。

 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1选择自身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

 2默读阅读提示,考虑:阅读提示对我们提出了什么要求?

 3指人回答,明确:出示课件

 4分同桌轮读,评议

 5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作者记述了童年时候与母亲一起摇桂花的事情)

 三合作学习,理解课文。

 1你喜欢哪几句话?你能想象当时的情景吗?合作学习。

 2汇报交流:如桂花树的样子,母亲送桂花的情景,摇桂花的情景等。

 3出示课件:师范读。同学想象,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这下,我可乐坏了,帮大人抱着桂花树,使劲摇。桂花纷纷落下来,我们满头满身都是桂花。我喊:?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啊!?

 4默读课文,说说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抒发了作者怀念家乡,怀念童年生活的感情)

 五拓展延伸

 回忆一下童年的生活,有没有不能忘怀的人和事呢?说给大家听。

 六作业

 1写一写童年的趣事。

 2画一幅表示童年生活的画

 板书设计:

 桂花雨

 抱树 使劲摇 怀念家乡

 满头满身 好香怀念童年生活

 一、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10个生字,理解?口占一绝,谢落,袅袅?等生词含义。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通过自读自悟,小组交流,体会作者思恋家乡的思想感情,能联系生活实际,谈谈阅读感受。

 二、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从摇花乐中体会作者对童年生活的留念和对家乡的怀念。理解母亲的那句话:?外地的桂花再香,还是比不得家乡旧宅院子里的金桂。?

 三、教学时间:

 两课时。

 四、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

 同学们,老师这节课要带领大家开始一段奇妙的旅程,咱们先来看几张。

 播放课件。

 同学们,你们看到的上是什么呀?

 喜欢桂花吗?为什么?

 嗯,桂花的确惹人喜爱,唐代的韩愈曾说:桂子月中落,天香云外飘。王维也曾有名句: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而当代台湾著名女作家琦君也深深地爱着这香气迷人的桂花,并写了一篇文章,名字叫--

 (师板书:桂花雨)

 二、初读感知

 (一)、提出初读要求:

 出示: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词句应多读几遍。

 2、边读边圈画出文中的生字词,觉得有必要也可注上拼音;并且标出自然段的序号,在有疑问的地方做上标记。

 (二)、检查自读情况:

 1、出示:

 试着读一读下列词语:

 诗兴 拣去 吩咐 檀香

 笨笨拙拙 炉烟袅袅 口占一绝

 和在茶叶中 香气味儿

 2、指名读,男女生各读一行,齐读

 3、出示:拣

 这是本文的一个生字,你怎么记住它?(分析字形、字义、结构),师范写,学生书空,学生在书上描一遍,写一遍。

 4、文中有你不理解的词语吗?指名生说,相机指导解词方法。

 5、再读一遍生词,将词带到文中读一读,选自己喜欢的段落读给大家听。

 三、再读课文,理清课文脉络

 1、默读课文,与邻近同学讨论文章的主要内容。

 2、指名说。

 出示:桂花香

 摇花乐

 思乡情

 四、学习课文第三自然段

 1、过渡:作者琦君曾在她的原文中说:桂花,真叫我魂牵梦萦。令她最难忘的是什么?

 齐读:每到这时,我就会想起童年时代的?摇花乐?和那阵阵的桂花雨。

 到底那是什么样的情景呢?

 2、自读课文,思考:

 (1、)摇花时是什么样的情景?划出相关的词句。

 (2)、我的心情怎样,从什么地方看出来?

 指名说

 指导朗读:

 是啊!这就是摇花的乐趣,奇妙的桂花雨,这一段中你最喜欢哪一句就读哪一句。

 出示:这下,我可乐了,帮大人抱着桂花树?好香的雨啊!?配乐读。

 同学们读得真好啊!喜欢的同学可以一起读。

 引读:作者已深深地沉浸在香气四溢的桂花香里了!已深深沉浸在摇桂花的欢乐中了!当时,作者的父母也都在场,母亲( ),父亲( )。于是父亲诗兴发了,即时口占一绝( )。

 是呀!桂花雨中有我多少欢乐的笑声,有我多少童年的回忆呀!难怪琦君会说:桂花,真叫我魂牵梦萦。

 令作者魂牵梦萦的仅仅就是摇花的乐趣吗?还有别的原因吗?这留到我们下节课继续学习。

 五、布置作业

 1、钢笔字描红;

 2、摘抄文中你喜欢的词句。

 六、板书设计

 12、桂花雨

 摇花乐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本文讲了哪三部分内容

 二、讲授新知

 1、 作者喜欢桂花,除了喜欢摇花的乐趣,还喜欢它的什么?

 找出文中描写桂花香的句子。

 出示:

 (1)?桂花不与繁华斗艳,可是它的香气味儿,真是迷人。?

 (2)?桂花开得最茂盛时,不说香飘十里,至少前后左右十几家邻居,没有不浸在桂花香里的。?

 (3)?全年,整个村庄都沉浸在桂花的香气里。?

 从中你读出了什么,从什么词中读出的?

 拓展填空:

 村庄里( )是香的,( )是香的,( )也是香的。无论是谁,都带上了桂花的甜香。( )是香的,( )是香的,( )也是香的,无论哪里,都飘着桂花的甜香。

 指导朗读。

 2、桂花的香,摇花的乐,花雨的美都让我对桂花魂牵梦萦,但仅此而已吗?还有更特殊的原因吗?让我们再深入地读读课文最后第二自然段。

 (1)、出示母亲的话:

 可是母亲常常说:?外地的桂花再香,还是比不得家乡旧宅院子里的金桂。?

 (2、)难道杭州的桂花真的香不过家乡院子里的一棵桂花树吗?母亲为什么这样说呢?你能理解母亲吗?

 (3、)填空:外地的( )再( ),还是比不得家乡( )。

 齐读。

 (4、)母亲的这番话,这份情,自然影响了我,感染了我,于是?(读最后一句)

 桂花的香,摇花的乐,花雨的美,对童年的怀念,对母亲的依恋,对故乡的留恋,怎能不让作者魂牵梦萦呢?读?桂花,真叫我魂牵梦萦。?

 3、简介琦君生平。

 (1)、许多年过去了,作者琦君早已告别了童年,早已离开了母亲,早已远离了故土,如今的她已有88岁的高龄,可是她仍然喜欢用自己的笔写童年,写母亲,写故土。别人问她为什么,她说了这样一段话我总是不能忘却旧事,我一辈子最爱写的就是故乡,亲人,朋友,花草树木。这魂牵梦萦的故土,这难以割舍的童年,倘若都能一一地收藏起来,藏在记忆的花园里,我想那一定是一朵朵常开不败的花。当我们想起来的时候,会觉得很温馨,那我们收获的不仅仅是花朵的芬芳,更是美丽的人生。?(师读幻灯出示)喜欢这段话吗?原来琦君写?桂花雨?,其实是在记录美丽的人生呀!

 (2)感谢琦君,感谢桂花,她让我们深深地感受到了童年是美妙的,故土是美丽的,人生更是美好的。

 小诗结束:桂子花开香十里,

 枝摇花落乐心头。

 魂牵梦萦桂花雨,

 恍如重返故里游。

 三、布置作业

 琦君带我们走进了她的童年生活,相信你的童年生活也是丰富多彩的,请你也写写童年或高兴或难过的事吧!

 《桂花雨》教学反思

 讲课前,我一直在想,第一课时到底该怎么教,在习惯思维中,第一课时没什么意思,无非是学字词,读课文,理文脉,教一点文本,不像第二课时,可以重组文本,品悟文本,容易出彩。

 一、课题的揭示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第一课时学生刚刚接触新的课文。能否激发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吸引学生学习;能否拨动学生的情感之弦,让学生真心学习,至关重要。我在本课的教学设计中,开头怎么导入,也是想了又想,其实,十月正是丹桂飘香的季节,很多参与备课的老师都提议,带着散发浓郁香味的'桂花去课堂,就让学生在实实在在的桂花香中进入本课的学习。但最后考虑再三,还是不忍折枝,舍弃了这种方法,改用创设情境,激发兴趣的方法。上课伊始,告诉孩子这堂课我们有一趟奇妙的旅程,然后让孩子伴随着轻柔的音乐欣赏那动人的桂花,当孩子对桂花的兴趣被调动起来以后,以韩愈,王维的名句过渡,从而自然引入到本课的学习中来。

 二、字词与阅读

 字词与阅读教学是落实双基的重点之一,而生字词要在读中感知(读准字音),在读中理解(理解词义),进而在读中感悟(知道含义,从而有感情地朗读表达)。所以,字词教学必须与阅读同步进行,有机结合,才能有效地落实双基,取得最佳效果。进入中年级,识字己经不能成为课堂的主角,必须上升到词的方面。本课的教学中,因为我考虑到孩子第一次接触这篇课文,没有提前预习,因此,在教学设计中,初读课文占用了不少时间,先提出初读要求,再检查孩子的读书情况,变换多种形式让孩子朗读生词,让孩子在阅读中发现难懂的词语,当堂解决,并相机指导孩子对解词方法的运用。根据他们易将?拣?写错的实际情况,我当堂带着孩子对文中的生字?拣?从字形、字义、结构等方面进行认知。并采用孩子易于乐于接受的方法让孩子记忆字形,带着孩子书空,描红。我想,第一课时中的字词教学要舍得?花费时间?,但是坚决不能?浪费时间?,一些学生有难度的生字仍应有它的时间安排存在。

 在第一课时,要扎扎实实过好?初读关?,总离不了一个?读?字,不管是初读中的放声朗读,再读中的浏览交流,还是精读的默读感悟,课堂教学中变换形式(领读、引读、同桌互相读等)一遍又一遍地、不厌其烦地训练学生的朗读能力,以求达到真正地认识文本,走进文本的目的。

 三、课时衔接须明确

 第一课时的教学任务是带领学生扫清字词这个拦路虎,整体感知课文,理清文章脉络,为精读文本打下基础。为了更好地衔接第二课时的教学,一般在第一课时里教学一部分内容。这里的一部分内容的定位要准确,不能失之偏颇。我在本课教学中,开始备课时,选择的是文章的第一自然段,但仔细研读文本后发现,作者琦君对桂花的着迷本文主要从桂花的香以及摇花乐两个方面叙述。第一自然段中写作者最爱桂花的香味,而后文中也多处有语句是对桂花香味的描写,不好拆开来讲,所以最后确定第一课时重点学习课文中的第三自然段,也就是对?摇花乐?经过的叙述。我在孩子理清课文脉络后,出示琦君原文的一句话:桂花,真令我魂牵梦萦!然后质疑,琦君为什么这样说,每当她看到桂花,总会想起什么?引入文中的最后一句话:每到这时,我就会想起童年时代的?摇花乐?和那阵阵的桂花雨。到底那是什么样的情景呢?自然过渡到文章的第三自然段的学习中。学完后,再次出示琦君的话,抛出问题:令作者魂牵梦萦的仅仅就是摇花的乐趣吗?还有别的原因吗?作者琦君又经历过怎样的人生呢?为第二课时的教学埋下了伏笔。

 四、不足之处:

 1、教师的评价语仍不够丰富,相对贫乏,尤其是课文第三自然段的教学中,朗读指导不够到位。

 2、第一课时的教学,是孩子初次接触文本,在指导孩子阅读时,应层层深入,任务明确。

关于“小学语文四年级语文《桂花雨》教案”这个话题的介绍,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分享完了,如果对你有所帮助请保持对本站的关注!

(0)
上一篇 2024年04月05日
下一篇 2024年04月05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