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枫:为了增加美国优势,《自然》杂志偷偷改了这个分类(自然杂志top20物理学家图片)

【文/观察者网专栏作者 晨枫】

近日,各地纷纷放榜高考分数,接下来又是紧锣密鼓填报志愿。选一所心仪又合适的大学是每个学子的期待,往往也会在这个时候掀起关于中外大学排名和实力之争。

作为自然科学界最权威的杂志,《自然》有一个自然指数排名(

https://www.nature.com/nature-index/institution-outputs/generate/all/global/all),采集世界上82个最有影响的自然科学杂志上发表的文章,对2022年2月1日至2023年1月31日之间化学、物理科学、生物科学、健康科学、地球科学五个方面的高质量论文进行排名。

与以往大家对中国大学的认知不同,这个机构和大学排名结果,可能会让很多人吃一惊。

在总分方面,前50为:

前10里有6个来自中国:中国科学院、中科大、科学院大学、北大、南大、清华,美国2个:哈佛和斯坦福,德国、法国各一个。前50里有20个来自中国,包括其他耳熟能详的名校如浙大、中山、上海交大、复旦等等。

牛津、剑桥前面排着10个中国大学。麻省理工好一点,前面“只”排了7个中国大学。加州理工(53)前面更是排了20个中国大学。换一个视点:中山大学比牛津剑桥还厉害,比加州理工厉害得多,比麻省理工只差一点。

正在舆论风口浪尖的四川大学也在前50之内,排名比大名鼎鼎的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哥伦比亚、康奈尔、普林斯顿、帝国理工等还要靠前。还有处在曾经风口浪尖的山东大学,也在前50里。

有意思的是,深圳的南方科技大学排名非常靠前。在国内超过武大、厦大、山大、华中理工、吉林大学、天津大学、苏州大学,在国际上超过华盛顿圣路易斯、新加坡、京都、普林斯顿、帝国理工、UCL,难能可贵。南方科大资格不老,名气不大,但成绩斐然。深圳的经济和科技高速发展,与深圳的高教和科研互相促进,相辅相成。这是面子里子都光鲜的大好事。

50名之后就不一一列举了,还有很多国际名校,如芝加哥大学(51)是费米建立座原子能反应堆的地方,经济学里有芝加哥学派,不过这和自然指数没关系了。德州大学奥斯汀分校(52)是美国著名的“公立藤校”,普林斯顿(44)是爱因斯坦曾经执教的地方,加州理工(53)与钱学森有不解之缘,麦吉尔大学(74)是白求恩的母校,普渡大学(119)、希伯来大学(135)等也都是名校。

50名之后的中国大学列举一下,谁叫我们对中国有偏心呢:

自然指数500强把中国的985、211、一本都包全了?肯定没有,总分入围的中国院校有113个,刚过211的一半。但好多二本院校确实也入围了,相信很多人都会欣慰地找到自己母校的名字。老实承认,自然指数给的是英文名,好几个大学要上网查才能确认中文名,查到中文名有时都要查查校史,才能对得上谁是谁。

好玩的是,中国有一大堆科技大学、理工大学、工业大学,英文名称非常容易混淆,北京、哈尔滨的“问题”最大,一不小心就中招。这也说明中国高教对科技的倾斜,这是中国经济升级转型的科技和人才基础。

入围的中国大学分布也相对均匀,形成完整的梯队,而不是像人们印象中的资源都集中到北清复交了。好些入围院校出了本地未必是名校,但也用自己的努力为中国科技光荣榜添上了华丽的一笔。

应该说,大量中国科研成果来自海归科学家。自然指数没有指出的是,500强里中国之外的机构和院校里,入围的论文很可能也有大量华裔科学家的贡献。他们在世界各地为人类的科学发展做出贡献,但要是因为美欧的“科技排华”而被迫回到中国,不仅损害美欧的科技实力,也进一步壮大了中国的科技实力。这是美欧“科技排华”难以为继的重要原因。

自然指数前500厉害吗?厉害。在某种意义上,这可以看作世界名校500强。当然,也必须看到,这是偏科的,工程技术方面没有列入,毕竟是《自然》杂志主持的,理论和基础科学为主。在工程技术方面,中国的成就不缺论文数量支持,而是更从大量涌现的新技术、新产品、新项目上体现出来,各种大国重器就不用多说了。

在基础科学方面,自然指数排名也说明:与人们普遍指责的“中国基础科学还是太落后”不一样,中国在基础科学方面不仅下大力气,而且正在做出大成就。或许学术界有唯论文主义的毛病,但不可否认的是,也确实产出大批有影响的高质量论文。中国工程技术的发展正是以中国基础科学的发展为后盾的。

横向比较的话,俄罗斯科学院排名72,与俄罗斯国力下滑的现实很相符,但与俄罗斯科技的光荣历史很不符合。大名鼎鼎的莫斯科大学排名392,广西大学、济南大学、南京信息科技大学和温州大学、湖南师范大学、常州大学把莫斯科大学夹在中间。不消说,莫斯科大学气派的主楼绝对碾压这些中国大学,但从自然指数而言,这些中国大学“紧密拥抱”莫斯科大学了。

台湾呢?台大(184)名气很大,被上海科技大学和上海大学紧密拥抱。台湾中山科学院(276)被浙江工大、南京理工和武汉工大、南京师大紧密拥抱。原来的炮兵工程学院和研发“雄风”导弹的台湾中国科学院紧挨着,倒是门当户对。台湾清华(386)与温州大学排名相近,台湾交大(444)与广州大学排名相近,所以不存在“清华精华在台湾”、“交大精华在台湾”的事。

韩国排名最前的国立首尔大学排名60,西安交大紧挨着,不错了。名气很大的韩国先进科技研究院(KAIST)排名80,在香港大学和郑州大学之间。

大名鼎鼎的印度理工学院(IIT)呢?入围的有IIT孟买(325)、IIT马德拉斯(431)、IIT坎普尔(434)、IIT卡拉普尔(488),分别与云南大学、西电、中南民族为伍。把同样重理工的清华、浙大、上海交大拉出来比,都胜之不武了。

澳大利亚是很热门的留学目的地,排名最高的国立澳大利亚大学(264)夹在江苏大学和浙江工大之间。滑铁卢大学(319)是加拿大名校,夹在青岛科技大学和西湖大学之间。女王大学(475)是加拿大资格最老的大学,排在杭州师范和中南民族之间。

美国能源部的一批实验室排名很后,可能是大量保密研究不能公开发表的原因。这方面,中国也一样。就公开论文而言,有劳伦斯-伯克利(107)、橡树岭(223)、洛斯-阿拉莫斯(240,这是奥本海默主持颗原子弹研制的地方)、劳伦斯-利弗莫尔(419)、桑迪亚(441)。

具体到化学,中国具有压倒性优势,前20为:

除了CNRS和马克斯·普朗克研究所,前20被中国全包了。麻省理工排名23,东京大学25,斯坦福26,剑桥27,牛津36,哈佛46。在中国院校方面,接下来有山东大学(21)、华南理工大学(24)、湖南大学(28)、大连理工大学(30)、北京理工大学(33)、华东理工大学(34)、郑州大学(37)、北京化工大学(38)、中南大学(41)、西安交通大学(44)、兰州大学(45)、重庆大学(49)、南京工业大学(50)等。在年,中国上自然指数的化学方面论文首次超过美国。2023年则是两倍于美国。

在物理科学方面,前20为:

中国依然有很强的实力,前20里占9个,美国只有3个。接下来的中国院校还有:苏州大学(22)、西安交通大学(23)、华中理工大学(24)、中山大学(25)、南方科技大学(28)、吉林大学(29)、天津大学(30)、山东大学(32)、南开大学(34)、四川大学(35)、武汉大学(36)、湖南大学(43)、北京理工大学(48)等。相比之下,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为21,普林斯顿26,牛津31,俄罗斯科学院37,加州理工45。

在地球科学方面,中国实力依然不弱,前20为:

前20里,中国有12个,美国5个。中国不仅数量更多,排名也更加靠前。中国方面还有:南方科技大学(21)、哈尔滨工业大学(22)、武汉大学(27)、北京师范大学(28)、中国地质大学(北京)(34)、南京信息科技大学(35)、南开大学(36)、兰州大学(37)、中国海洋大学(40)等。相比之下,哥伦比亚大学为23,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24,麻省理工31,耶鲁33,剑桥38,哈佛42,普林斯顿44,牛津48。

但在生物科学方面,美国实力碾压。前20为:

前10里,美国包揽8个,前20里,美国包揽14个,中国只有中国科学院入围。接下来就是北大(21)、浙大(22)、复旦(26)、中山(29)、上海交大(34)、中国科学院大学(35)、清华(44)等。

在健康科学里,美国实力进一步碾压,前20为:

在前10里,美国包揽8个,前20里包揽14个。中国只有上海交大和复旦进入前20。接下来是中山大学(22)、浙江大学(33)、中国科学院(41)、北京大学(45)、医科院/协和医科大学(48)等。

在自然指数的五个大项里,生命科学(包括生物科学和健康科学)是中国最弱的,也是美国最强的,2022-23年,美国上自然指数的论文数量三倍于中国。

有意思的是,在自然指数2023年公布的时候,只有生命科学(Life Science)这个大项。几天后,排名重组,生命科学被拆分为生物科学(Biological Science)和健康科学(Health Science)两个大项。考虑到其他大项是化学、物理科学和地球科学,生命科学作为一个大项是对称的,拆分而成的生物科学和健康科学就不对称了。但这样增加美国优势的大项,不至于太灭美国的威风,还没有造假的嫌疑。毕竟《自然》是英国杂志,这点“中立”的觉悟还是有的。

就总体而言,美国科技实力依然雄厚。与中国的113个入围机构和院校相比,美国有141个,只是有点“前轻后重”。毫无疑问,“中国军团”把原来雄踞全场的“美国军团”整体挤到中后场去了,“中国军团”还有新军,正在努力打入自然指数500强。

且不说远大理想,为了职称、经费、生源,也必须拼上得了自然指数的论文。“扬州大学、温州大学、南通大学、常州大学都入榜了,我们怎么办?”这是激励,也是压力。

自然指数排名当然不说明全部,有类似的工程技术排名,甚至更加具体的计算机、电子、人工智能等方面的排名,同样值得关注。但自然指数排名至少说明,就广泛意义而言,中国不仅是科技大国,也是科技强国。还有需要努力的地方,但成就是无可置疑的。

有意思的是,入围里,绝大部分是大学,中国科学院也有庞大的研究生培养功能。但中国院校在世界高教排名中,远没有自然指数排名那么靠前。

在有名的QS世界大学排名中,前20为:

北大和清华“有幸”入围,但美英大学绝对主导,夹杂一些新加坡、瑞士的大学。中山大学在QS里排名只有地267位,站在牛津、剑桥的位置,拿望远镜都看不到了。南京大学好一点,也只有第133位。

毫无疑问,这是以美英的标准评比的,对符合美英高教传统和理念的院校严重偏心,其他就要靠实力硬拼了。这好比米其林世界餐饮评比,按照西餐的做法和口味,中餐排名肯定不好看,但不说明问题,因为这是不公平评比。

自然指数则排除主观因素,用高质量论文作为依据,更加公平、透明。自然指数并不直接反映高校教学水平,然而,在自然科学方面,科研水平与教学水平是密切相关的。自然科学是实践的科学,不是清谈的科学。不在前沿自己动手、攻城拔寨,清谈科技,传授积淀没问题,传授前沿就要成赵括,误人误己。

自然指数也不考虑名校的历史荣誉和校友捐赠基金总量之类的东西。

中国除了少数名校,大部分高校在名望方面不及美欧。即使中国名校本科毕业,也难免有到美欧刷一把金的冲动。这不奇怪,华为手机、海信冰箱、比亚迪汽车也不是一夜就成为名牌的。

中国高校不是没有问题的,教授重论文轻教学是个大问题,但问题是在解决中的,中国高校培养出大量高质量人才就是证明。对于教授而言,身怀屠龙技但不能传道授业解惑,其实也是挺憋屈的。桃李满天下是很诱惑人的,同时,学长、师生是有用的人脉。这不是说开后门,而是在相同条件下,知根知底的人加入团队总是更加容易磨合。

就理工科而言,今日中国具有世界上最活跃的战场,提供世界上最多的机会和最大的上升空间。在2015年,中国上自然指数的论文总数只有美国的37%;在年,中国达到美国的69%;2023年,中国超过美国20%。南方科技大学和深圳大学跃身名校,就是得益于深圳迅速发展的科技环境和企业、地方的回馈,整个中国则好比极大放大的深圳。

自然指数排名榜也说明了另一个问题:中国科技实力并不“聚焦C9、不及其余”,而是分布在相当广泛的高校群体中。这说明高考不必非要挤985、211的独木桥,“要么C9,要么出国”更是没有必要。

自然指数排名是有用的提示:中国科技和高教已经达到有实缺名的时代。很多人不断抱怨现在是空前内卷的时代,因为好爬的门槛、好赚的钱都被80后、90后先到先得了。不管这里面有多少是真实的,有多少是臆想的,现在的中国科技和高教可能正是高值低估的时代。不要错过了。

本文系观察者网独家稿件,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平台观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关注观察者网微信guanchacn,每日阅读趣味文章。

(0)
上一篇 2023年07月05日
下一篇 2023年07月05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