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常挂在嘴边的“随便”正是孔夫子“无可无不可”的现实体现。
人们常把“随便”挂在嘴边上。我们家里妈妈买菜前问“今天想吃啥?”得到的答案大多是“随便”。请客吃饭时,人们总是对客人说:“没有什么准备,随便吃点。”而实际上桌上的菜都是主人经过精心准备的。反过来,客人就真的可以随便吃喝,丝毫都不客气吗?如果真是这样,即使主客双方交情很深,主人看在眼里,也会不太舒服的,心想:又不是只有你我两人吃饭,当着这么多人的面,你这也未免太随便了。
“随便”,在字面上有两种意思:一个是“随意、任意”,一个是“不拘束、不认真”。
在我们日常生活当中:“随便”可能会有“看看你的诚意”的意思。例如,人家问我们想要点什么?我们说“随便”,意思就是说:以你的能力和诚意,可以提供什么。我们通常会认为,我说“随便”就是不想让你为难的,但如果你真的“随便”了,那就是对我太不重视了。
假如我们到朋友家做客,朋友通常会问喝什么茶,如果我说“龙井”,而朋友家恰好没有龙井,那岂不是很尴尬。所以,我们正常情况下会说“随便”,给对方留面子,也留下回转的余地。虽然没有龙井,但是另外泡上一泡好茶,我们自然也是很高兴的,因为他没有“随便”应付我们。但如果这个朋友真的“随便”给我们倒上一杯白开水,那我们可能会不高兴,因为如果只有白开水,何必多此一举问我们喝什么?
同样,别人请客吃饭,问到哪里用餐?我们肯定不会直截了当地提议上高档酒楼,万一请客的人认为那样的消费不值得,那我们岂不是自讨没趣?不过既然是对方请客,我们通常也不愿意自贬身价,主动说到很低档的餐馆,而且对方也未必会领情。所以最好的办法,还是说“随便”。至少可以了解对方认为用什么标准招待我们是最合适的,进而了解我们在对方心目中的地位,我们也可以借此调整自己所对应的态度。当然,如果对方经济条件一般,只能够请我们上普通的大排档,我们照样也会吃得高兴,因为这是对方诚意的体现,我们在乎的不是吃什么,而是对方的心意。如果对方经济实力雄厚,五星级酒店也请得起,却只请我们上路边的大排档(除了情怀因素之外),我们就可以认为对方诚意不足。
“随便”绝对不是含糊,而是要在和谐中找到合理。
我们在日常待人接物上,一定不能真的随随便便。而是要表现出,我会“尽心尽力”去做,尽力而为的,这样就算有什么做的不到位的,对方也大多会体谅我们的处境的。
我们要以“不随便”的态度来应对他人的“随便”,也不能随便地说“随便”而给他人造成困扰,这才能真正体现出我们的分寸和修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