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小康网 独家专稿
文|戴荣里
我有不少书画朋友,满足了我的书法鉴赏需要。中国书画强调意境,随意为之的文字受到欢迎。但凭借书法做弄些奇技淫巧的书法者,似乎也很吃香。在当下中国的书画海洋里,名人书法的名和书法名家的书法,有融合一致的感觉,但骨子里又透着不同。我鉴赏书法之美的原则,就在于看书写者有无书写的自觉。是化为自然的书写,还是刻板造作的书写。前者能留下来,后者多给人不舒服的感觉。书法作品的美学影像在于看上去视觉上妥帖。正如一个美女,众人说不出她那儿漂亮,搭眼一看,整体的舒畅感足给人唯美的享受,书法也是如此,外行人看着悦目,内行人看出传承,字体里透着自然,书写者不装腔作势。
王羲之也师从书法名家学习,其《醉翁亭记》成了千古绝唱。为其酒后大作,其书法作品的汪洋恣肆,为历代书家所激赏。细观其书,一气呵成中,不乏有更改痕迹,透出自然的气息。王羲之这件书法作品的气势,靠传承书法文化的魅力,更在于性情被酒精激发后自我才情的展现。其情、其景唤醒其才、其力,方有如此佳作。历代书法名作中,因悲喜之情迸发而成的书法名作,多为自然流泻之物。人逢喜事精神爽,哀兵必胜,言之人到情感的极致处,容易激发才情。这种自然的凝聚,不是矫揉造作所能代替的。
我认识一位书画家,专画某一题材,他喜欢给画配字,单从书法而言,字有些像丑体书法,与其画无法比。但书画融合在一起后,再观他的画作,顿感充满烟火气。生活的趣味在赏画读文中呈现,字与画,俨然缺一不可。没有人去追究这位书画家字的不佳,但从其自然书画的呈现中,能感受到画家内心尊崇自然之美。
又有一位书家,早年在刻字社谋生活,其书法有刻风之骨感。观其字,犹如其印。好字配上自刻的好章,端庄无限,令人怜爱。古代书画家讲究诗书画印一体,不少画家,既是诗人,又是篆刻家,还是书法家。当代书法家中,能传承其一技,就算不错了。诗书画印,看似不同的技艺,实则同出自然之理。如只执其一端,难免有所缺憾。古人的贯通自然之美,才有书画自然美的呈现。见过当代名画家感谢心息相通的篆刻家为其刻印,语言中多少怀有自己不能擅长篆刻的缺憾。观古人书法,自然之美犹如眼前山川草原,自然之美的力量,藏在密不透风、疏能跑马的意境里,溢出古代书家穿越时空的人性的自然之美。
世界上的创造无不带有人性的光辉,但自然的造化和造化的自然毕竟不同。艺术家的创造追求自然的境界。无论作家还是书法家,创造的作品自然不自然,蒙混不了鉴赏者的眼睛。即使抽象派画家,也遵从来自心底的声音。从书家身上,能读到自然之功。武术家模仿鸟兽而练就的拳法,透着生命适应自然的力量,艺术家的创造也会从自然之美中练就自然之功。
自然之美对艺术家是贯通性的。一个人师承名家也罢,自我摸索也罢,没有对自然刻骨铭心的表现,没有适应自然万物的手法,不去遵从内心深处的召唤,就难以形成自然的力量。艺术的味道,在于对自然的尊重、自然的表达。正襟危坐的书写,为着某一任务而去仓促完成的“力作”,大抵与自然之美无关,也就无法抵抗自然的力量了;经受不住时间淘洗的非自然之作,也就很难传承给后世真正的自然之美了。
偏向于城市建筑的作家,动情于哲学思考的工程师。
一个人师承名家也罢,自我摸索也罢,没有对自然刻骨铭心的表现,没有适应自然万物的手法,不去遵从内心深处的召唤,就难以形成自然的力量。艺术的味道,在于对自然的尊重、自然的表达。
(《小康》·中国小康网 独家专稿)
本文刊登于《小康》2023年4月下旬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