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何曾能看透。今昔、得失、亲疏、对错。不过都是以当下的心境,当下的境况,当下的期盼,来衡量罢了。
今不胜昔,因为记忆有选择性地剔除了过去的杂芜,过滤了过去的痛苦,遴选了过去的如意,夸大了过去的快乐,与现在的处境和心境对比,回忆永远都是美好的。
得不如失,因为人负着太重的得失心,将这得失又牵连到方方面面,仿佛一得能搏多得,一“得”失而全盘输。不知道得在一定情况下也能转化为失,失在事情发展过程中也会仿佛意外地变成为得。因得而欣喜若狂的人,更会因失而悲不自胜。经历太多之后也许能发现:得失如同能量守恒定律,有一得必有一失,而且长远来看,得失其实大致相等。
疏不间亲,但是父子、母女、婆媳、翁婿,永远隔着一条无形的间隙。人是独立的个体,心灵永远是无法无缝联接的,一个纯粹的目的会掺杂太多繁杂的目的,所以永远不存在纯粹,多存在着次要的东西干扰着主要的东西,而且经常会反客为主。
对错难分,此刻所做的,完全符合道德规范,彼时却又会不合时宜;此刻你所指责的别人过错,彼时或许你会艳羡他的成功,悔悟当时怎么眼光那般短浅。人会时时在这些对错间翻腾,不知道对所谓的对错缄口,不知道不予置评有时是一种智慧,然而当你真的缄口,你又会后悔当时为什么没有将自己的想法说出来,如此不显得自己有先见之明吗。
……
所以人是看不透的,既看不透世界,也看不透别人,更看不透自己。
这就是忧虑的根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