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校园开放本不该成为“问题”(大学校园应不应该开放)

今年五一假期,不少游客慕名前往知名高校参观,却被一一拦住,理由是这些校园目前只限校友、师生亲友或公务往来人士等入内。不久前,一段“家长被拦连环质问学校保安”的更是在网络热传。本应强调开放、包容的大学校园,却为何拒人于千里之外?

大学校园是否应该向公众开放,本不该是个“问题”。教育家梅贻琦有名言:“大学之大,非有大楼之谓也,乃有大师之谓也。”自强不息,厚德载物;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兼容并蓄,博学笃行;思想自由、兼容并包……这些国内知名大学的校训与办学理念无一不昭示着:作为思想和文化高地的大学,理应用开放的态度回馈、服务社会。

每每论及大学校园是否应该开放,总有人担心会带来一系列问题。有人认为,学校毕竟不是公园,学校的教学秩序、师生的人身安全不能不考虑;也有人表示,校园很久没有开放过,“一下子会涌入太多人”。正因如此,部分大学在开放措施上采取观望、谨慎的态度也不是不能理解。

但过度的担忧显然也是不必要的。正如不少高校附近居民所言,疫情前,早晚带着家人进学校散步、在学校食堂买食品、在大学校区打篮球,早已成为他们日常生活中的一部分,这并没有带来太多所谓“安全问题”。

另一方面,校外人士进入大学校园大多还是在户外空旷区域参观,不太会进入教学楼等。当下多数大学的教学楼、图书馆、体育馆等场馆都配备了门禁系统,非本校师生不能自由进入,也就是说,校外人士并不会对大学的正常教学秩序造成太大影响。至于担心节假日参观者太多,则完全可以采取预约、限流等措施。

就此看,于大学而言,校园开放从来不是“能不能”,而是“想不想”的问题。无论如何,希望通过隔绝访客来免除管理麻烦的做法,是不可取的。事实上,部分大学的限制性开放反而使帮人预约进校门成为“黄牛党”的热门生意,造成不良影响。如果说受疫情影响,封闭校园是特殊时期的特殊应对,那么如今的大学校园,就应该早日恢复到正常开放状态。

当然,大学校园应该如何开放,开放到什么样的程度,考验的不仅是大学管理者的能力和态度,也是公众的道德和素养。比如,武汉大学每年3月的赏樱季就曾引发道路被游客围得水泄不通的问题。因此,校园开放的前提还是相互尊重、相互理解,进入校园的每个参观者都要有敬畏心,有自律意识,自觉遵守学校的各项管理制度。

目前,上海多所高校通过数字化手段和留痕管理对校外人员形成了明显的约束和监督作用,也在研究进一步加大校园开放力度:上海交通大学已在尝试面向普通公众开放;同济大学已在制定社会公众预约进校管理办法,确定后将向社会进行公告。

其实,相对于大学校园有形的墙,更需要拆除的是那些无形的墙——绝不应该将大学理解为与世隔绝、孤芳自赏的“象牙塔”。不仅是大学校园里的公共设施,大学校园的文化资源、课程更应该与外界进行共享、交流,让大学成为名副其实的知识传播中心。这也是大学之“大”的真正含义。

(0)
上一篇 2023年05月17日
下一篇 2023年05月17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