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几年的大环境可能让很多人有点恼火,2007年的时候大家仿佛刚开启了一段新的旅程,经济的飞速发展以及收入的明显提升让很多人崛起,群体散发出来的是“机会”以及渴望成功的眼神,最近几年大家好像压力特别巨大,群体散发出来的是焦躁。这种焦躁的表现就是,当涉及生活和工作的事情时大家都想以最直接最简单的方式或者语言去处理,比如表述“直接说重点、事情的本质、事情的框架逻辑、效率”,这种思维情绪也就是焦躁的表现,当我们不愿意为了旁白而倾听或者去想象的时候机械化和模板化就非常明显了,也就会导致创造力和创新力下降,人际关系的和谐指数下降。
那么我们到底需不需这种焦躁呢?答案肯定是中性的。有也行没有也可以,因为小编现在不焦躁。阅读中的你可能现在最想要的答案就是要或者不要,直奔主题固然很好但是失去了观察油画时的那种想象空间,不直接说明答案就代表回答问题的人脑袋笨吗?现在的人工智能以及互联网的高度普及让大家在想象领域有所退化,因为现在有很多问题都垂手可得,大数据或者人工智能能给解决的,再也不会又古代人面壁就能顿悟的体验了。
最近某大型上市公司在发起一个大项目,这个项目对于其战略转型有深厚的意义,在这个项目发起的时候了一次上会参会的高层职位就不描述了,当发起人正在描述完项目的时候,个发言的就先给这个项目做了一个总结,是什么项目、对我们的机会以及风险讲的相当精彩,第二个根据个的思路“被大数据”了也在原有的轨迹上稍微加了点不一样继续描述,最后董事长发言“我只关心钱怎么来、我们怎么赚钱、怎么保障”。会议乍一看很好,其实效果很惨,大家只想聊最直接的忽略了决策层也是要对项目进行指导的原则了,这个项目最终还是流产,庆幸的是被同行做起来了,这家上市公司也遭受了重创最近工资的发放也是问题了,相信很多网友也猜到这家公司。困境中的焦躁处理艺术直接决定着你如何优雅的走出困境。企业要及时调整自己的企业文化,在困境中药海纳百川虚心学习,而不是“只要和业绩无关的都不要谈”,人在困境中的焦躁处理也是这个原理,想办法沉静内心倾听长者或者身边人的“废话”,不要去奔着事情或者事物的本质去歇斯底里。有时候本质对于你而言真的只是风云变幻,可能想象的过程更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