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昆明日报-掌上春城】
入夏以来
云南平均气温为22.9℃
成为许多游客喜爱的避暑旅游目的地
在22℃的云南
不仅好玩还很“好吃”
议论美食,向来是人们极关心、极热衷的事。
千百年来,美食爱好者被冠以各种头衔:老饕、食客、美食达人、美食家……可要真正被视作一位懂饮食的人,或多或少都得有点真本事、真阅历在身上。
从美食家、美食专栏作家掌握绝对话语权的时代,到人人皆是美食博主的当下,围绕美食的解读正在发生着深刻变化。
今天,记者请到几位昆明美食圈的达人,聊聊他们如何理解云南美食。
白 浚前电视媒体人
现副业自媒体
米线星人,誓要吃遍云南各地米线,最大心愿是云南米线火“出圈”。
“米线星人”只为米线能“出圈”
和绝大多数美食博主的“博”不同,抖音美食博主白浚只对米线“情有独钟”。他立志要让接地气的云南米线通过互联网接受各地人的“美食审查”。他的抖音标语足以说明一切:“米线星人”。
臭豆腐小锅米线
“一个人的胃口,阅食无数后,最爱的仍然是家乡的味道。”年,从传统媒体辞职后,正逢自媒体开始兴起,白浚当年就入驻了抖音平台,网名就是“白浚”。
应该拍点什么呢?考虑了很多后,他毅然选择了自己熟悉又感兴趣的方向——美食。在一次跟朋友闲聊中,他无意间立了一个flag:我要吃遍昆明的100家米线馆。于是,精彩的探店系列诞生了。
在白浚的中,有酒香不怕巷子深的小店,有犄角旮旯里的路边摊,有传统老店转型成网红的,也有开了几十年的“苍蝇馆子”。店主们仍在坚持走自己的路,没有精致的摆盘,也没有标新立异的门头,有的只是记忆中的传统风味。
豆花米线
白浚见证了太多店家几十年默默坚守初心,也有的店盛名之下却渐渐迷失方向。在他看来,许多承载着几代人记忆的老店,依然坚挺,吃客满盈。同样,装修风格焕然一新的新店则注重创新,有更多的年轻人愿意为之买单。食物归根到底还是吃个味道,好味道才是一家店的立身之本。
在这个过程中,白浚也发现了云南米线的丰富多彩。“云南美食千千万万,米线就占一大半。”提到米线,白浚的话匣子就打开了,过桥米线、小锅米线、豆花米线、菊花米线、卤米线……吃米线,云南人可是认真的,他们拿出了将米线吃到极致的架势,并结合自身饮食文化和习惯,将米线吃出特色。比如,光说米线,就有粗细、干湿之分。昆明的新鲜米线分干浆和酸浆两种,干浆米线是常见的新鲜米线,酸浆米线是经过发酵的,带点酸味。米线的食用方式也有很多,大体上分热吃和冷吃两类。冷吃就是凉拌,做法简单,连加热的过程都省了,夏天会占据米线市场的半壁江山。热吃就复杂得多,通常指烫米线,但也有煮、炒,还有与凉拌相区别的热拌等。
过桥米线配料
米线的“灵魂”是“帽子”,有很强的地域特点。滇中一带喜欢在米线里加血旺,就叫血旺米线;玉溪人用鳝鱼做“帽子”,就叫鳝鱼米线;昆明人喜欢米线拌豆花,叫豆花米线;到了建水,当然要吃草芽米线,因为草芽是当地有名的特产。德宏州的阿昌族,有一种米线的食用以“手”为“碗”,叫做“过手米线”……总之,云南有上百种吃米线的方式。
多年来,每进入一家餐馆,白浚都会习惯性地拿起手机进行记录。如今,《吃遍昆明100家米线店》系列已经完结,白浚正在同步进行《吃遍云南16个州市米线》和《云南米线在全国》两个系列。
因为曾经有过开米线店的经历,白浚对米线的制作流程了然于心。在中,他运用自己的专业知识,为观众拆解每一碗米线背后的用料和技法。此外,白浚的点评犀利和直率,真诚并直击痛点。正因如此,白浚也在短时间内收获了大量粉丝的信任。为此,白浚也更爱惜自己的羽毛,在账号主页声明“不接受探店合作”。目前已有粉丝沿着他的绘制起了“米线地图”。
杂酱米线
作为一名美食博主,白浚最大的愿望就是云南米线能“出圈”。“从全国的小吃来看,沙县小吃、螺蛳粉、重庆小面等都出过圈了,我想再怎么轮也该轮到云南的米线了吧。我的初衷就是想把我们云南的米线带给全国甚至全世界的朋友们,让他们了解米线吃法的多样性、多元化,告诉他们,米线在云南人心中占据着一个怎样重要的位置。”白浚说。
紫 微云南音乐广播王牌节目《音乐早班车》主持人,同时身兼策展人、演艺经纪、乐评人、up主。
在味觉的世界重新认识云南
在昆明,喜欢听广播、参加音乐节活动的人对“紫微”这个名字一定不会陌生,云南音乐广播王牌节目《音乐早班车》主持人紫微,同时身兼策展人、演艺经纪、乐评人等多重身份,从年开始,紫微的身份又多了一个:美食“UP主”,入圈以来,“呆在昆明”抖音号发了200个,收获了4.4万粉丝。
“Hello,我叫紫微,一个40岁的中年妇女……”在很多人都忌讳年龄的当下,紫微反其道而行,把真实直率的开场语作为作品的“语言锤”,进一步加深了观众的印象。镜头前的她,仍然选择了呈现自己生活中最真实的样子:不张扬,不浮夸,偶尔带一点小幽默。
篆新农贸市场
紫微介绍,“呆在昆明”最初的名字叫“昆明好玩”,口号就是“呆在昆明,真的好玩”,最后改为了“呆在昆明”,但口号的精神依旧传承下来。如今,昆明的犄角旮旯、周边,甚至云南很多地方,都留下了她的足迹。
在昆明工作生活了多年,品尝美食成了紫微生活中的一大乐事,也因此让紫微这个北方人对云南美食的认识甚至高于很多本土吃货,“如果有可能,我想继续吃遍云南各州市美食。”
凉拌鸡
除了过桥米线,云南还有什么值得一尝的美食?昆明哪个集市好逛好玩?关于昆明这座城市,你是否有无数个疑问?在紫微的中,你或许都能一一找到答案。凭借独到敏锐的味觉雷达,经常走进城市的犄角旮旯,再加上大学所学的专业,让她对食物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她的作品使得观众不仅仅是看到食物,也看到了云南人生活的柴米油盐。
“我就想输出一些专业、真实的内容,而不想给出一些似是而非的东西。”紫微说,每个人都有专业,贡献自己理解的东西就好,她输出的内容就是想向观众表达的。
水果摊
“云南天气十里不同天,十里也不同味。”在紫微看来,云南美食最大的特点就是多样性。这个多样性在云南人餐桌上体现得更加淋漓尽致,几乎每个城市都有自己的“好菜”,食材的运用和当地的风土有非常紧密的联系。品尝云南各地美食,就像一场旅行,让我们在味觉的世界里穿梭,领略不同地域、不同文化的美食风情。就拿云南人最熟悉的米线来说,当你吃到一碗不同于你家乡味道的米线开始,你就找到一个新的切口去真正了解云南。
张小电 孤独星球旅行指南中文作者
在10年的旅行经历里,除了吃,还喜欢收集食材和烹饪背后的故事。
知 了很爱做饭,在云南生活的15年里,积累了许多关于云南食材和烹饪方式的经验。
在声音里品尝四季云南
武能下厨掌勺,文能提笔撰文,横跨美食圈与传媒圈,爱吃、能吃、会吃、懂吃,对美食江湖颇有独到的见解,他们就是喜马拉雅播客《从菜街到厨房》的主播张小电和知了。
作为一档美食类文化节目,《从菜街到厨房》以散落在云南各地、山川湖海的食物为出发点和线索,讲述食物料理的来龙去脉、人情故事、独家记忆,给听众接地气、有烟火气的美食体验。此外,他们也常邀请本土美食家、美食达人、餐厅主厨一起聊有关吃的文化。
菌子火锅
知了很爱做饭,在云南生活的15年里,积累了许多关于云南食材和烹饪方式的经验。张小电是孤独星球旅行指南中文作者,在10年的旅行经历里,除了吃,也喜欢收集食材和烹饪背后的故事。
于是,两人一拍即合,决定做一档美食文化节目,把这些关于食材和烹饪的对话做成节目。为什么没有选择“短、平、快”的赛道,而是选择用声音“说”美食,让听众用耳朵“品尝”的美食盛宴?张小电和知了表示,他们想用自己的经历、态度和观点,陪伴听众通过美食来一起理解这个世界,声音更为深入挖掘人的食物记忆,以文字、所做不到的方式让美味“进入”大脑。
菊花米线
从年6月入驻喜马拉雅播客以来,两年的时间里,两人一共做了39期节目,虽不算高产,但题材却颇为丰富:“到昆明逛菜市场”“在西双版纳,把风土人情吃进嘴里”“云南种植的洋蔬菜”“哀牢山采菌团之旅”“从篆新市场逛起,窥探粽子的新大陆”“保山蒲缥和潞江坝,热带作物与温泉之旅”……在他俩的节目中,你会找到打开云南的另外一种方式——一年四季不同味道的云南,在一小时左右的时间里,听众听着听着就饿了。
羊汤锅
作为一个好吃之人,可能经常会被问到:“你最喜欢吃什么地方的菜?”于一般人而言,这个问题貌似非常容易回答,但对于“食遍云南”的张小电和知了来说,反而有时会犹豫了。
煮米干
“动的都是肉,绿的都是菜”,云南多样的民族文化和地域特征,造就了数不尽的特色饮食。每个地区、城市都有自己的小领域,思茅花生汤米干和鸡豆花、弥渡酸肉和鹅干巴、勐海撒撇、浦贝羊肉、红河牛汤锅……味觉面前人人平等,不是谁说了算。“云南美食不设限,还有很多的宝藏等待我们去挖掘。”
昆明日报全媒体记者:李思娴
图片:李林芮 符亚丽 和璐
美编:常悦
责编:李晓梅
编审:吴晨萍
终审:周健军
戳图片关注更多内容
↓↓↓
本文来自【昆明日报-掌上春城】,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