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饼油条、粘米圆、海棠糕……风味小吃好吃来丨闵行情(上海吃大饼油条有名的有哪些)

北桥以北,是颛桥。

北桥与颛桥相邻,且都枕着沪闵路。

北桥是有故事的北桥,

颛桥也是有故事的颛桥。

在“发现闵行之美”系列丛书诵读活动的第二季,我们邀请了北外田园高中的青年才俊来诵读《鹤鸣颛溪》。今天,你将听到的是《老街生活素描》节选。一起跟着声音,看看颛桥的小吃民俗……

点击收听朗读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小镇上的人却喜欢一副大饼油条作早点,刚出炉的加葱的咸味烧饼特别香,加豆沙的甜烧饼特别美。当时西街的许记油条烧饼铺,很受人欢迎。经济宽裕一些的人往往以吃一碗阳春面或一碗肉馄饨为满足。镇上小吃,记得在众安桥堍北有卖“粢饭团”的摊子,用勺子盛一团热乎乎糯米饭放到一块布上,摊开放上一根三折的油条、一些糖,然后用手把布中的糯米饭合成一团,收你一角钱。“粢饭团”吃在嘴里,又糯又甜又香。一清早街上还有走街串巷的豆腐花担,担子一头是一锅雪白的热热的豆腐花,下有烫烫的小炉灶;担子另一头的小桌子上存放着切碎的葱、榨菜末、虾米皮、碗盆、调羹。当碗里盛上豆腐花,浇上辣油,放入碎葱、榨菜末、虾米皮,吃到嘴里,那味道忒鲜美,最让孩子们嘴馋。西街还有刘老板做的糯米粘圆子,即鲜肉馅圆子外皮粘有糯米,在蒸笼里蒸熟,称粘米圆,鲜香可口,爱买的人可多了去。

最让老少喜欢的是海棠糕、梅花糕。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在南街、北街上都有得卖。海棠糕俗称鸡蛋糕。制作海棠糕,需二个圆形炉子,直径三十多厘米,高约四十多厘米。炉上放二个铁制的做海棠糕的器具,一是有柄的平铁板,另一块上有七八个眼子,眼子高约两公分,直径约三四公分。眼子里先放入发酵过的面粉糊,再放入一勺甜甜的赤豆沙,再嵌一块小小的猪肥膘,盖上铁板,在炉火上烤四五分钟。当海棠糕飘出香气时,翻过平铁板,抹上油,洒一些红糖,再把烘熟的发着香味的海棠糕倾倒在铁板上,霎时听见滋滋响,并冒出香香的热气。翻过一只只海棠糕,糕面焦红、喷香。买了海棠糕往往先尝尝那甜甜的香香的糕面子,再咬一口糕,那入口的猪油块、赤豆沙,味道极美。现在已经很难见到与吃到这样美味的海棠糕了。做梅花糕的器具略同,不过是铁具上的眼子更深,梅花糕是锥形的,糕额头面呈梅花形,馅大多是甜豆沙。

许许多多小吃摊小吃店后来组成合作商店,西街、南街、后东街都曾先后开过供销社的、合作商店的饭馆、饮食店。饮食店卖汤圆、酒酿圆子、阳春面、大、小馄饨、油条、大饼、粢饭糕、豆浆。当九月九重阳颛桥镇举办城乡物资交流会时,南北商贩汇集摆摊,那就有更多的特色风味小吃。

颛桥民俗,往往是大年初一吃汤圆,寒食清明吃青团。五月端午节前,家家裹粽子,一般是赤豆粽、大肉粽,也有白米粽,那是需要蘸着白糖吃。八月中秋,包圆子吃汤圆,也做塌饼吃塌饼。九月吃重阳糕,重阳糕往往从店家买来,那是桶蒸糕,圆圆的一大块,内里间隔有红糖带,有的重阳糕嵌有红绿丝、枣子、蜜枣,非常香甜。过年前,许多人家会蒸方糕。做方糕是件费力事,一个木格方盘,做25块糕,糕粉用白糖水漱过,这样的糕是甜的,也有在方糕内嵌入甜豆沙的。在糕上图案压模后,几个方糕盘相叠,放在沸水锅上蒸。几盘蒸熟了,就换上新做几盘蒸。蒸熟的方糕上,还要点红。做了糕,往往还要送亲戚朋友家。

颛桥的小吃民俗,也是江南通行的民俗。如今这些民俗已经渐渐失去了人们一家老少团聚制作的温馨场景了,因为现卖方便又少空闲时间,于是大家买来吃的多,但又少了许多乐趣。

日前,区政协办公室、区教育局、团区委和闵行区融媒体中心联合推出了“发现闵行之美”系列丛书诵读活动,将陆续邀请闵行区多所学校的青少年一起来读好书、善读书、懂历史、爱家乡,合力推动“闵行情”读书活动落到实处。

第二季,我们邀请了北外田园高中的青年才俊来诵读《鹤鸣颛溪》。在《鹤鸣颛溪》里我们尽可能地收集、整理此地的风物、民俗和历史故事,同时也记录下一些曾经或现在生活在这块土地上的人,无论是文人雅士,还是车夫走卒,无论是过世的,还是健在的,他们是千千万万颛桥人的缩影。

6月1日起,第二季正式开启,每个工作日的21:30,我们不听不睡!

一起聆听闵行声音,发现闵行之美……

作者:周文铨、陈振华、张寿钰等

朗读:北外田园 高一(2)班 许金孝

编辑:汤婧娴

文字内容:明镜文化

(0)
上一篇 2023年06月20日
下一篇 2023年06月20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