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好感,毫无逻辑和道理可言的关联效应 | 模糊谈判力(好感和爱一样吗)

“爱”,好感,毫无逻辑和道理可言的关联效应 | 模糊谈判力 第十七篇

这是桔梗在“谈判思维”的第690篇推文。

全文共2312字,阅读大约需要3分钟。

1 引言

鲍勃-乔治亚,是美国印第安纳波利斯市,WTHR-TV电视台的一名天气预报员;

但他并不太喜欢自己的工作,因为有人曾经恐吓过他,

要是整个圣诞节都下雪,我不会让你活着过新年!

鲍勃很无语,这样的观众十分不理智,甚至有些愚蠢;

天气如何,和播报天气的主持人有什么关系?!

无独有偶;

查克-惠特克,也是一名天气预报员,他在南本德市的WSBT-TV电视台工作;

有一次,他甚至被一个老太太投诉,甚至打电话给警察局,

你们警察应该把这个查克抓起来,这些雪灾都是这个家伙弄出来的!

汤姆-琼斯,是纽约州水牛城WKBW-TV电视台的天气播报员;

有一天,他接到一个女士的电话,

就是因为你的这场雨!我女儿的婚礼都办不了!你给我小心点,让我见到你肯定让你好看!

迈克-安布罗斯,是圣地亚哥市KGTV电视台的天气预报员;

在一次预报洪水灾害的节目之后,他的车子遭到了一个女人袭击。

索尼-艾略特,是底特律市WJBK-TV电视台的天气播报员;

在预报了一场大雪之后,第二天他在电视台被人用雨鞋砸伤。

天气预报这个工作,看来真的有点危险......

但我们似乎还是不能理解,这些人干嘛去怪罪节目主持人?

毫无道理啊!

天气如何,和告诉你这个消息的人,没有任何关联啊?

等等,真的没有关联吗?

2 关联效应

我们依然在“模糊谈判力”这个系列推文中,它的思维方式启发自牛津大学的实验心理学研究。

恰尔迪尼七字影响力的第二个字,叫做“爱”。

所谓“爱”,指的是“喜爱”,也就是一个人对另一个人的“好感”。

简单地说,

一个人在我们心中的“好感”度越高,他/她对我们的“说服力”就会越强。

最近的几篇文章都在聊“好感”。

“好感”,是让我们提高说服力的一个重要因素。

“好感”的反面,就是“反感”;

让人有“好感”并不容易,但让人“反感”却容易很多;

比如,“带给人坏消息”这件事,就非常容易让人反感;

哪怕“坏消息本身和你没有任何关系”,但它出自你的嘴,你就会被人“反感”;

这与逻辑和理性毫无关系。

但却有它的心理学解释,有人叫它“波斯信使效应”。

古波斯帝国里,有一个职业,比天气预报员的风险系数高多了;

那就是“信使”,那个把“好消息”或“坏消息”带给国王的人。

如果信使带来的是前方攻城拔寨、胜利凯旋的好消息,国王就非常开心,大大奖赏信使;

但如果带来的是前方节节败退、城池失守的坏消息,国王就会一怒之下,杀了信使。

前方胜利还是失败,和信使本身有什么关系?

小孩子都能明白这个道理,但这并不影响国王如此随意地杀掉信使。

文首故事中那些可怜的天气预报主持人,遭遇的其实是和波斯信使类似的事情;

人们就是会如此不理性地把毫无关联的事情,关联在一起。

人们常说“爱屋及乌”,其实这句话还没说完;

人们不光光“爱屋及乌”,还“恨屋及乌”。

而这个规律,就是今天要聊的重点,

关联效应。

3 恨屋及乌

别以为你既不是信使,也不是天气播报员,“关联效应”就和你没有关系;

恰恰相反,它时刻在影响你,而你却并不知情。

当你在车展上看到展出的汽车旁,有着漂亮性感的女模特,有没有想过这是为什么?

仅仅是为了吸引眼球和关注度?

当然不是。

当你觉得站在那里的美女让你喜欢,她身边的车子就会“毫无道理”的被关联进你的“好感”中。

爱屋及乌。

反过来讲,如果有哪个傻子公司在汽车旁配一个又矮又胖的丑女人,你一样会被“关联效应”影响,只不过这次是“反感”而已;

恨屋及乌。

美国心理学家,理查德-芬博格教授,对“关联效应”的研究十分深刻;

他在一项针对“信用卡”的研究调查中,发现了“关联效应”的巨大影响力。

首先我们得先弄明白“信用卡”对我们的暗示是什么?

“信用卡”的诞生,解决了我们可以先消费、后还款的问题;

所以,喜欢使用“信用卡”的人,就会觉得对消费这件事更有“好感”。

但你知道,即使只是看到“信用卡”标志,我们一样也会受到影响吗?

在理查德教授的一项实验中,两组大学生被要求做一项慈善捐助;

两组人所有的流程都一样,除了第二组的房间里多布置了一个“万事达信用卡”的图标在墙上;

而就是这么个看似和捐款“毫无关联”的布置,让第二组学生同意捐款的人数达到了87%,而组只有33%。

这仅仅来自一个图标,对我们潜意识的影响。

类似的事情还不止于此;

德克萨斯大学的心理学研究者,还发现了促销的秘密;

仅仅是看到了超市或商场里,悬挂的“打折”、“清仓”、“特价”这些图标,人们就会产生更多的消费;

即使这些促销的实际价格并没有比平常有任何优惠。

毫无关联的事情,其实一直在被我们“关联”在一起。

4 无关理性

在“谈判思维”的不断思考中,我越来越发现,“说服力”其实和“理性逻辑”没多大关系。

或者说,

当你越来越因为自己无法说服对方而苦恼,你应该静下来想想,是不是自己过于纠结于“理性和逻辑”了。

相比文首的那几个故事,我更喜欢下面这个“天气预报员”的故事;

汤姆-邦纳,35岁,美国阿肯色州小石城,KARK-TV电视台的一名天气预报员;

他也有同样的苦恼。

一天晚上,汤姆在一家酒吧喝酒;

突然,一个醉汉摇摇晃晃地走向汤姆,用手不客气地指着他说,

要是下次,你再让龙卷风把我家的马厩刮倒,我就把你的头拧下来!

汤姆当然很害怕,该怎么和一个喝醉的人讲道理?

但他的回答,却充满了“谈判思维”的智慧,

你说的是上一次的龙卷风啊,听着,你要是现在不给我滚,我就马上让龙卷风再来一次。

5 小结

值得一提的,今天内容的背后,依然有着“模糊谈判论”的影子;

分类、二元、语言、极端;

“爱”,就是“好感”的本质,也是二元差异的极化;

当我们尝试画出一个分类,我喜欢 Vs 我不喜欢 (我们 Vs 他们 We Vs Them),人们的大脑迅速二元化;

当“好感”还没出现之前,这个分类对我们来说就是模糊的,没有说服力;

一旦我们在谈判中撕开这个分类,哪怕只是一个“毫无道理”的关联出现,随着“好感”程度越强,说服力就越极端;

说服力的流动,再次从模糊走向极端。

-

这里是“谈判思维”!

“模糊谈判力 第十七篇” 待续

--- 桔梗

(0)
上一篇 2023年05月16日
下一篇 2023年05月16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