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霞映照下的雪山,海拔4300米的阿根廷阿空加瓜大本营,2004年1月23日。 王石 摄
刘伟:你是什么时候迷恋摄影的?我看过一个报道说你还是摄影器材的爱好者和收藏家?
王石:最早接触摄影是我从部队复员,复员费是180块钱,在当时算不少,我用12 0块钱买了一台12 0海鸥照相机,之后又买了一台放大机。复员后的一年,就是拍照,很多时间都在暗房里冲胶卷、洗印、放大,也读过最简单的摄影普及读本,就这样学习拍照的。
一年之后,我考上大学,大学毕业后参加工作,一直为个人事业奋斗。虽说只拍过一年照片,但始终对摄影割舍不下,很想什么时候再拿起相机。1983年,我到了深圳,买了尼康F3相机,但很少拍摄。一直到开始登山,1997年次去西藏,那时候用的是胶卷,整套
器材像是武装到牙齿。登山那几年一直用尼康相机,2005年之后,改用徕卡,从此开始收集徕卡相机。我最得意的藏品是一套文革时期生产的仿徕卡的红旗相机,模仿得非常逼真,据说非常珍贵,因为当时生产得很少。
途中遭遇暴风雪,为确保安全,我们不得不下撤到低处的冲锋营地。在穿越冰塔林时,面临着双重考验:冰塔随时可能崩塌;冰塔林风貌大同小异,很容易迷路。海拔5000米处的冰塔林下撤途中,2008年9月25日。 王石 摄
前往三号营地的训练开始。途中经过这片光溜溜的冰坡,竣险陡峭,举步维艰。尼泊尔珠峰南坡,2010年5月19日。 王石 摄
悬挂的经幡表达了尼泊尔夏尔巴族人对登山者的祈福和保佑,海拔4600米处的尼泊尔珠峰南坡大本营。2010年5月15日。 王石 摄
历经艰难,耗时8天,徒步100公里后终于抵达北极点,在极地感受了纯净的冰雪之美,开始返程。这是直升机接队员返程降落前,掀起巨大雪雾。2005年4月19日。 王石 摄
刘伟:你是经过摄影理论培训和一定的艺术修养积淀以后去拍照的?还是在拍摄过程中边拍边提升自己?
王石:后者,我是业余搞摄影的。
朱宪民:时代不同了,现在没有专业与业余之分了。专业也好,业余也罢,讲到底还是要看作品。
王石:我认为所谓的专业与业余是这样区分的:专业是专门从事摄影的,接受过摄影理论的培训,再深一点,他有学术性的理论探索,了解摄影的流派和方向,以摄影为武器,去捕捉精美的瞬间,去呈现自然的神奇和美丽;而业余是在主业之外,以拍照为乐趣,一般业余摄影人在学术上是做不来的,就是看个花哨,缺少深刻的思考和研究。当然不排除一种可能,业余摄影人拍到一张精彩的画面,凭借这张照片吃一辈子,那带有相当的偶然性。另外,专业摄影人更具有献身精神,我看很多报道讲摄影记者以生命为代价去完成本职工作。这一点,业余摄影人比不了。
海拔7100米处的西藏希夏邦马突击营地,我们顶着暴风雪抵达,如果大风继续肆虐,明天能否冲刺顶峰将是未知数。2008年10月1日。 王石 摄
海拔5000米处正在溶蚀的冰塔林,2008年9月27日。 王石 摄
浩渺无际的南极,神秘而旖旎。探索暂时告一段落,我们等到前来接应的小飞机,虽然行程结束,但内心的向往和追寻却从未停止。2005年12月29日。
王石 摄
经过夜间9个小时的攀爬,早晨7点23分到达8800米珠峰南坡。2010年5月22日。 王石 摄
王石
1951年1月生于广西柳州,原籍安徽金寨,兰州铁道学院给排水专业毕业,万科企业股份创始人,华大集团联席董事长。
1999年起,多次攀登世界高峰;2010年5月22日,随万科“零公里行动”登山队全体成员从南坡成功登顶珠峰,将世博旗帜首次带上峰顶,成为中国人最大年龄(60岁)登顶珠峰的纪录保持者。
2011年3月,赴美游学,在哈佛大学选修城市规划、企业伦理道德等课程。
2013年6月,参加《中国摄影家》杂志主办的陕西华山“中外摄影家大PK”活动。
2014年出版个人摄影作品集《风光极限》。
原载于《中国摄影家》2014年9期,原标题《极限风光——对话摄影家王石》谈话嘉宾:王石 朱宪民 王玉文 王琛 刘伟
编辑丨田相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