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有关“小麦胚芽鞘的生长特点”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小麦胚芽鞘的生长特点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材料性质与环境是实验关键,小麦有种子春化与处理过程,春化要低温处理,单一用苗就只需要胚乳营养,无需加料。相关确切参数无法确定,最后有实验方案。
胚芽鞘(peiyaqiao)单子叶植物,特别是禾本科植物胚芽外的锥形套状物,是一个鞘状结构。胚芽鞘是植物的第1片叶,有保护胚芽中更幼小的叶和生长锥的作用。在种子萌发时,胚芽鞘首先穿出地面,保护着胚芽出土时不受到损伤,随后为胚芽所突破。胚芽鞘的尖端含有植物生长素,对幼苗的出土有很大意义;同时含叶绿体,出土后即能进行光合作用,对幼苗能独立生活起着重要的作用。
植物生长器官受单方向光照射而引起生长弯曲的现象称为向光性。对高等植物而言,向光性主要指植物地上部分茎叶的正向光性。以前认为根没有向光性反应,然而近年来以拟南芥为研究材料,发现根有负向光性。王忠(1999)用透明容器(如玻璃缸)水培刚萌发的水稻等,并以单侧光照射根,也观察到根具有负向光性,即种子根向背光的一面倾斜生长(与水平面夹角约60°)。
实验与研究表明,根具有负向光性,且负向光性与向重性的控制机构相互独立存在。(石黑和冈田,1994)
植物的向光性以嫩茎尖、胚芽鞘和暗处生长的幼苗最为敏感。生长旺盛的向日葵、棉花等植物的茎端还能随太阳而转动。燕麦、小麦、玉米等禾本科植物的黄化苗以及豌豆、向日葵的上下胚轴,都常用作向光性的研究材料。向光性是植物的一种生态反应,如茎叶的向光性,能使叶子尽量处于吸收光能的最适位置进行光合作用。
对向光性起主要作用的光是420~480nm的蓝光,其峰值在445nm左右,其次是360~380nm紫外光,峰值约在370nm。从作用光谱推测,其光敏受体为蓝光受体。
传统的观点认为,植物的向光性反应是由于生长素浓度的差异分布而引起的。温特(1928)用生物测定法显示生长素活性的分布比率为向光面32%,背光面68%(相对比值为27∶57)。这是乔罗尼-温特(Cholodny-Went,1928)假说的主要依据。这个假说认为,植物向光性是由于光照下生长素自顶端向背光侧运输,背光侧的生长素浓度高于向光侧,使背侧生长较快而导致茎叶向光弯曲的缘故。
20世纪70年代,有人分别采用生物测定法和物理化学方法重复了温特的实验,用生物测定法得到了与温特类似的数据,但物理化学方法显示,向光侧和背光侧的生长素含量没有明显差异。这使人推测,温特采用的生物测定法由于专一性差,所测出琼脂块中的刺激生长的物质可能不单纯是IAA,还可能包括生长抑制物质。
植物向光性实验设计方案
一、 实验目的
1. 观察植物的向光性。
2. 验证产生生长素的部位是胚芽鞘的尖端。
3. 验证感受光刺激的部位是胚芽鞘的尖端。
4. 验证向光性是由于生长素分布不均所致。
二、 材料准备
1. 胚芽鞘的培养
取者干小麦种子放入温水中浸泡一天,使它充分吸水膨胀。然后将其播在垫有湿润脱脂棉的培养皿中,放在温暖的暗处培养,几天后,胚芽鞘长出3-5cm即可。注意在第一片真叶长出胚芽鞘之前做实验。
2. 锡箔套(小帽)
把锡箔剪成1cm见方的小块,包在大号针上搓成小管子成为锡箔套。
3. 不含生长素的琼脂块制作
a. 100g水中加入2-3g琼脂,加热至溶解。
b. 趁热将琼脂液倒进培养皿中,使琼脂液厚度不超过2mm,冷却至常温。
c. 用刀片将琼脂块切成小方块,大小应与胚芽鞘尖端切面大小相当,一般约4-5mm2,备用。
4. 含生长素的琼脂块制作
方法一:在制作100g不含生长素的琼脂块过程中添加0.1g荼乙酸钠,具体操作同上。
方法二:用剪刀剪取胚芽鞘尖端(2mm左右)若干,将切口端朝下置于琼脂上,2-3天后除去尖端,用刀片将琼脂块切成小方块,备用。
三、 实验用具
锡箔、不透光的纸盒、培养皿、剪刀、台灯(60-100w)、胶布、荼乙酸钠(可市场购买)
四、 实验安排
切取和摆放琼脂小块及安装实验装置,可安排在课堂上进行,实验结果的观察可安排在课外进行。
五、 实验步骤
1. 胚芽鞘的培养
2. 取若干株生长正常、长势良好、大小相近的植株幼苗作为实验材料。
3. 取5株幼苗,在其胚芽鞘尖端套上锡箔套。
4. 取5株幼苗,将其胚芽鞘尖端2mm切去。
5. 取5株幼苗,将其胚芽鞘尖端2mm切去后,在其尖端中央放上一块无生长素的琼脂块。
6. 取5株幼苗,将其胚芽鞘尖端2mm 切去后,在其尖端切面中央放上一块含生长素的琼脂块。
7. 取5株幼苗,将其胚芽鞘尖端2mm 切去后,在其尖端切面一侧放上一块含生长素的琼脂块。
8. 取5株幼苗,不作任何处理,作为实验对照。
9. 将上各种不同处理的幼苗分别放入不透光的纸盒内,用单侧光照射。
10. 取5株幼苗,不作任何处理,使其自然生长,作为实验对照。
11. 一天后,观察各种不同处理的生长和弯曲情况。
六、 注意事项
1. 在第一片真叶长出胚芽鞘之前做实验,这是实验成败的关键。
2. 琼脂块的厚度不宜过大,大小最大不超过尖端切面大小。
3. 琼脂块的取放不要用镊子,需先将琼脂块移至硬纸片上,再用探针拔至胚芽鞘尖端切面处。
4. 制作含生长素的琼脂块时,将胚芽鞘尖端切口端朝下置于琼脂上,否则,将因生长素的极性运输而导致实验失败。
5. 其他同前。
小麦播种后几天出苗
(1)班氏试剂用于检测还原糖,使用时需要水浴加热至沸腾.
(2)根据酶的专一性原理,能催化过氧化氢分解的酶是过氧化氢酶.
(3)小麦幼根吸水能力最强的部位是根毛区;该区中输送水分的是导管.
(4)有丝分裂中期,细胞中染色体形态稳定、数目清晰,是观察染色体的最佳时期,因此为了研究小麦染色体数目、大小和形态特征,应以显微镜观察并计数小麦根尖的分生区处于有丝分裂中期的细胞染色体.秋水仙素能抑制纺锤体的形成,导致细胞中染色体数目加倍.
(5)小麦根毛细胞的细胞液无色,因此利用根毛细胞进行质壁分离和复原实验效果不好.用显微镜观察颜色较浅的物体时,需要调暗视野,因此为了取得更好的观察效果,应缩小光圈或换平面反光镜.
(6)要想在细胞水平上证明向光一侧细胞生长慢,背光一侧细胞生长快,需要借助显微镜.方法是:取弯曲处纵切片制成玻片标本,用显微镜观察并测量向光侧和背光侧细胞长度.
故答案为:
(1)水浴加热至沸腾(水浴加热煮沸)?还原性糖?
(2)过氧化氢酶
(3)根毛导管?
(4)有丝分裂中增加一倍(或原来的两倍)
(5)观察的细胞无色透明(其细胞液中无色素对比度低) 缩小光圈或换平面反光镜
(6)显微镜
小麦播种后5-7天内就会出苗,如果环境温度适宜,小麦播种后3天就会出苗,而如果环境温度较低,小麦需要10天左右才会出苗,种植小麦时,需要根据植株的生长状态进行施肥,为小麦提供生长所需要的营养。
小麦播种后多长时间出苗1、出苗时间
小麦播种后一般会在5-7天内出苗,种植小麦时,如果环境温度和湿度较为适宜,则植株只需要3天就会出苗,而如果环境温度较低,则小麦播种后10天才会出苗,小麦的最佳播种时间是在每年秋季的9-10月份。
2、施肥方法
小麦在不同的生长阶段对养分的需求不同,在小麦幼苗期间,需要为其提供尿素和有机肥料,使小麦的生长速度加快,而在小麦长到10-15厘米高时,需要对其叶片上喷洒磷酸二氢钾和叶面肥,使植株的产量提高。
3、防治病虫害
养殖小麦时,需要将土壤中的杂草拔除干净,以免为害虫提供栖息地,后期养护小麦时,要定期观察植株的叶片,如果发现小麦的叶面上出现白粉点,就需要每隔一周喷洒一次除菌药剂,使小麦健康生长。
4、养护管理
养护小麦,需要在环境过于干旱时,向其浇灌水分,促进小麦旺盛生长,在天气过于寒冷的时候,需要往小麦的上方覆盖一层塑料薄膜,为其保暖保湿,避免植株被冻伤,等待春天来临之后,即可将塑料薄膜揭开。
关于“小麦胚芽鞘的生长特点”这个话题的介绍,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分享完了,如果对你有所帮助请保持对本站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