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有关“手抄报恐龙的知识有哪些?”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手抄报恐龙的知识有哪些?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无论是在学习还是在工作中,说到手抄报,大家肯定都不陌生吧,手抄报具有开拓视野、积累知识的作用。那么你有真正了解过手抄报吗?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恐龙手抄报内容,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恐龙手抄报内容1
一、恐龙的种类:
现在,人们发现的恐龙已经高于200多钟,可以分为两类:食肉类与食素类。食肉类中我们最熟悉的要数霸王龙了,因为它可以说是恐龙中最凶猛的一种恐龙了,所以得了“霸王龙”这个名字。食素类的恐龙非常多,这里不介绍了。
二、恐龙的习性:
恐龙喜欢群居生活,以一群为一个单位,而且它们都非常有“礼貌”。小的恐在吃东西时,如果来一只大恐龙,小的一定会让大的,不光这样,老的也会让年青的。
三、恐龙的灭绝之谜:
恐龙的灭绝到现在还是个谜。不过现在人们对恐龙灭绝有两种猜测:一种是小行星撞击地球,烟雾笼罩着地球,恐龙身上照相馆不到阳,就全部灭绝了。还有一种是在那时曾下过了一场酸雨,恐龙和蛋受到了腐蚀,因此灭绝了。究竟那种说法对,还有待进一步的考证。
四、恐龙怎样成为化石:
恐龙死后,肉腐烂了,被土埋在地里,后来,土变硬了,恐龙骨架变成了化石。
恐龙手抄报内容2教学内容:
苏教版小学语文第六册第二十一课《恐龙》第二课时
教学要求:
一、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恐龙的种类、形态及生活习性。
二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
一、讲读第1自然段
1、我们知道恐龙这种神奇的动物已经灭绝了,你们想知道恐龙出现在什么时候吗?当时它们生活的环境又是怎样呢?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课文第一自然段。
学生读第一自然段
2、读了课文你知道了什么?
3、百闻不如一见,我们一起去看看。〖电脑显示
二、讲读第2、3自然段
1、过渡:在两亿年以前这么多恐龙就在地球上自由自在地生活,你想知道它们叫什么名字吗?读读课文第2、3自然段,看看课文介绍了哪几种恐龙,在这几种恐龙的名称下画一条横线。
2、学生交流
3、这些恐龙中你最感兴趣的是哪一种?找出来放声读,再说说这种恐龙的特点。
4、学生交流
雷龙:大象在我们同学的眼中是很大的动物,雷龙的身体比六头大象还要重,真是个庞然大物,把雷龙和我们熟悉的大象相比较的说明方法就叫——作比较。说雷龙走路发出的声音就象雷鸣的说明方法叫——打比方。指名读,让大家感受到雷龙又重又大。
梁龙:二十多米,两个教室连起来那么长,二十多米能不能换成很长,这种用数字来说明的方法就叫—列数据。齐读,让同学们都能感受到梁龙很长很大。
剑龙:指名上台介绍,你对他的介绍满意吗?
三角龙:想象它的样子,三角龙的脸我们看了都感到非常害怕,这就是——望而生畏。
鱼龙:和海豚相比较。
翼龙:刚才我们看到翼龙飞得很轻巧,就象一架轻型飞机,这里就采用了——打比方的说明方法。再让我们走近翼龙。
5、课文中用打比方、列数据、作比较这些说明方法,使我们对雷龙、梁龙、剑龙、三角龙、鱼龙和翼龙的形态特点有了很清楚的了解。除了课文中介绍的,你还知道哪些恐龙?
6、小结:同学们了解的可真多,难怪课文第二自然段第一句就说:恐龙的种类很多,形态更是千奇百怪。课文的2、3自然段就是围绕这一句来写的。
三、那么这些恐龙它们吃些什么呢?在课文中找一找,哪一节能告诉你答案。
1、读读第四小节,看看哪些恐龙吃植物?哪些恐龙吃肉食?
2、学生交流
3、霸王龙真有这么凶猛吗?我们来看一个片段。〖电脑显示
指导读(男生读)让我们再一次感受一下它的凶猛。
四、课文除了介绍恐龙的种类和吃食,还向我们介绍了什么?
1、女生读这一小节。
2、看来这些老恐龙都是称职的爸爸妈妈,它们都能细心照料自己的小宝宝。
五、恐龙这种神奇的动物在地球上生活了一亿多年,可是大约在6500万年以前,这些恐龙突然神秘在消失了。你知道这是什么原因吗?
你们所讲的原因都只是猜测,恐龙灭绝到底是什么原因,至今还是一个谜。但是我们相信,在不久的 将来,我们一定能解开这个谜。说不定解开这个谜的,就是我们班的哪个小朋友。
六、还有许多同学要交流,那下次班会课我们就开展恐龙知识知多少的活动,到时候看哪个小朋友知道得最多。
恐龙手抄报内容3一、说教材:
1、教材简析:
恐龙是孩子们感兴趣的话题,他们从小就玩恐龙玩具,看有关恐龙的连环画,听关于恐龙的故事,因此,这节课从题目上就很容易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在观察、记忆、表现恐龙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热爱科学、关注环境,训练他们的观察、记忆、表现能力。
2、教学重点:
通过对恐龙资料,玩具的观察、分析、了解恐龙的特点,学习如何表现不容特点的恐龙。
3、教学难点:
不同种恐龙的特点及情节的表现。
4、教学目标:
(1)了解恐龙的相关知识,学习表现不同特点的恐龙及其生活环境,培养学生的造型能力和想象能力。
(2)引导学生在小组学习探究中,相互交流,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意识。
二、说教法:
美术教学重在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和能力,如何完成这一教学任务,教师教学方法就显得非常重要,这节课重在培养学生的造型能力和想象能力。因此,在教学中我以课件为主,采用演示法,引导发现法,范例教学法进行教学,以便学生在生动活泼的情境中,通过学习活动,培养学生热爱自然、勇于探究科学奥秘的精神,以及对美术学习活动的兴趣。
三、说学法:
课件以它独有的生动画面、形象的声音、充足的信息在课堂教学中施展着独特的魅力,吸引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教学活动。针对小学生的心理特点,我采用了“发现法、自主探究法、讨论法”等教学方法,主要引导学生以观察为主,结合课件演示的内容,指导学生在小组中合作、探究,相互交流。
四、说课前准备:
1、教师:课件、恐龙玩具、范画
2、学生:学生课前要利用多种途径搜集有关恐龙的资料、课上准备彩笔、油画棒等。
五、说教学程序:
为了优化教学过程,体现学科教学的特点,在教学中,我是这样安排设计教学程序的: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教师先请听同学听一听恐龙的声音,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引出课题《恐龙世界》。
上课时,教师可以用这样的导语:“同学们,现在请大家听一段声音,然后说说自己的感受,再猜猜是什么动物?”,学生会说这个声音比较恐怖,然 后 老师出示能发出声音的恐龙玩具,出示课题——《恐龙世界》。
(二)分步讲授,探究学习。
1、观察感知,小组交流。
先请学生说说老师手中的恐龙叫什么名字?生活在什么时代?再说说它有什么特点?
这样的问题设计,使学生很快进入恐龙的世界中,并开始用眼观察,用脑思考。接着,教师请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相互介绍自己带来的恐龙玩具。初步解决难点。
2、游戏入手,认识恐龙。
在学生们充分交流的基础上,我设计了一个小游戏,叫做《猜猜看说说看》,这一步骤由课件演示,目的是让学生进一步了解恐龙的一些外形特点和相关知识。(课件演示略)进一步解决重难点。
3、速画比赛,表现外形。
接下来组织学生进行一次速画比赛,要求学生在两分钟内画出一只恐龙,主要是画恐龙的外形,这一部分我选择了一段比较欢快的音乐,学生受快节奏的乐曲影响能够比较迅速的完成比赛,表现出恐龙的外形特点。
4、课件辅助,概括外形。
总结比赛结果的过程中,会有一些同学画恐龙外形时还觉得比较困难,这时,我就利用课件讲解恐龙身体各部分的特征,把恐龙的头、身体、四肢、尾巴、脚等用几何形进行概括。
以上的环节用游戏和比赛的形式解决了教学重点,使学生迅速了解了不同恐龙的外形特点,为接下来的学习打下基础。
5、图案色彩,生活环境。
在这一环节中我会请同学们观察一下自己手中或里恐龙的图案、颜色?然后课件出示剑龙的,并作以如下说明:科学家根据恐龙的骨骼化石复制出恐龙的'外形,却无法知道恐龙到底有着什么样的图案和颜色,现在我们看到的是不同图案和颜色的剑龙,就是科学家们的大胆猜测,也就是说同学们可以大胆地去画。
再通过欣赏课件中的,了解恐龙所生活的环境。这时候教师可以用优美生命的语言把学生带入情境中去——恐龙时代也有阳光、蓝天、绿树,它们大多生活在水源充足的丛林里,也有的出没在美丽的荒原中,它们是自由自在的生活在这个地球上,哺育着自己的后代。无论是十层楼高的巨型恐龙,还是不到 一米 的小型恐龙,它们的世界都是神秘的 、有趣的。
现在让我们欣赏一下其他同学的作品,看一看,可以用哪些形式来表现。
6、欣赏作品,布置作业。
欣赏不同画法的作品后,提出作业要求:每人完成一幅恐龙作品,最后组成一幅长卷作品——恐龙世界。教师出示多幅恐龙范画,供学生借鉴。
(三)创作实践活动。
学生伴着音乐,进行创作,教师给予适当的指导。鼓励孩子们大胆的展开想象,用多种方式来表现恐龙,并添加环境。
(四)课堂小结:
在上面教学的基础上,教师进行课堂小结。学生的作品展示在黑板上,学生把这些作品编成一个有趣的故事,讲给大家听,最后,老师由恐龙灭绝的原因,引导学生说出保护环境的重要性,激发学生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
这样的课堂设计,使学生学、练结合,使学生眼、脑、手、口都得到了锻炼,符合美术大纲教学的要求。
有关恐龙的资料知识
恐龙(英文名:Dinosaur),是出现在中生代时期(三叠纪,侏罗纪和白垩纪)的一类爬行动物的统称,矫健的四肢、长长的尾巴和庞大的身躯是大多数恐龙的写照。它们主要栖息于湖岸平原(或海岸平原)上的森林地或开阔地带。
1841年,英国科学家理查德·欧文在研究几块样子像蜥蜴骨头化石时,认为它们是某种史前动物留下来的,并命名为恐龙,意思是“恐怖的蜥蜴”。
恐龙在6500万年前白垩纪结束的时候突然全部消失,成为地球生物进化史上的一个谜,这个谜至今仍无人能解。
地球过去的生物,均被记录在化石之中。中生代的地层中,即曾发现许多恐龙的化石。其中可以见到大量或呈现各式各样形状的骨骼。
但是,在紧接着的新生代地层中,却完全看不到非鸟恐龙的化石,由此推知非鸟恐龙在中生代时一起灭绝了,如今仅存鸟类,大多数科学家都认可“鸟类属于恐龙”的说法。
恐龙种类多,体形和习性相差也大,其中最大的易碎双腔龙可能超过50米,而最小的蜂鸟可能还不到10厘米。就食性来说,有温顺的草食者和凶暴的肉食者,还有荤素都吃的杂食性恐龙。
关于恐龙的知识如下:
1、有的恐龙能活300年。古生物学家估计,大恐龙的寿命在75年至300年之间。不过,这一估计是基于恐龙是冷血动物。如果它们是温血的,那么寿命会变得比较短,但一般也至少能活75年以上。
2、恐龙比蓝鲸长。生活在9700万年前至9400万年前的阿根廷龙重量可达70吨,长可达40米,高可达7.3米,而蓝鲸虽然可重达200吨,但最长大概只有30米。
3、人类第一次有记载的恐龙骨骼化石,是1677年在英国牛津的一个采石场发现的,发现者是牛津大学的罗伯特·普洛特教授。当时,他认为这可能是恐龙的一根肢骨。
4、博尔特比霸王龙跑得快。电脑模拟计算出霸王龙跑步的速度达每小时29公里,这个速度虽然比不上汽车,但足以追上大部分人类。不过,著名短跑名将博尔特奔跑速度可达每小时44公里。但是,似鸸鹋龙的奔跑速度可达每小时60公里。
知识介绍:恐龙种类知识(一)
恐龙是一类生活在中生代的蜥形纲动物,恐龙可分为鸟类和非鸟恐龙。其中,非鸟恐龙只生活在中生代(三叠纪、侏罗纪和白垩纪),已于6500万年前全部灭绝。矫健的四肢、长长的尾巴和庞大的身躯是部分非鸟恐龙的写照,它们主要栖息于湖岸平原(或海岸平原)上的森林地或开阔地带。?
1841年,英国科学家理查德·欧文在研究几块样子像蜥蜴骨头化石时,认为它们是某种史前动物留下来的,并命名为恐龙,意思是“恐怖的蜥蜴”。
恐龙整体而言的体型很大,以恐龙作为标准来看,蜥脚下目是其中的巨无霸。在漫长的恐龙时代,即使是体型最小的蜥脚类恐龙也要比它们栖息地内的其他动物要大,而最大的蜥脚类则比任何出现在地表的动物都要大出几个等级。
扩展资料
恐龙的生活习性:
一、觅食
草食性恐龙能够吃到的植物受限于它们的身高,所以有些小型草食性恐龙为了吃到高处的植物叶子,会用后肢站立。肉食性恐龙以草食性恐龙和其他动物为食。各种恐龙不同的觅食方式也会在它们的牙齿上体现出来。?
二、斗争
锐利的牙齿和爪子是肉食类恐龙猎食的武器。暴龙类恐龙会寻找落单的草食性恐龙,因此常常单独行动。而有些恐龙则会群体行动,锁定猎物后蜂拥而上,并用第二根趾头的脚爪割开猎物的腹部。
草食性恐龙一般会有一些特殊的“装备”来对付肉食性恐龙的攻击,这些装备有时是坚韧的皮甲、骨棒或骨钉,有时是有力的尾巴。大型草食性恐龙会集体行动,一旦受到威胁,就会集体坚守阵地并反击。
(一)中文名称:中国角龙 拉丁文学名:Sinoceratops
科学分类:动物界
脊索动物门
爬行纲
恐龙总目
鸟臀亚目
角龙下目
中国角龙属
诸城中国角龙 S.zhuchengensis Xu et al,2010
体长:估计6-7米,头长2米
体重:估计5~6吨
食性:植物
生存年代:晚白垩纪
(二)三角龙
双孔亚纲
鸟臀目
角龙亚目
角龙科
化石时期:晚白垩纪。
三角龙(属名:Triceratops) 是鸟臀目角龙下目角龙科的植食性恐龙的一属,化石发现于北美洲的晚白垩纪晚马斯垂克阶地层,约6800万年前到6500万年前。三角龙是最晚出现的恐龙之一,经常被作为晚白垩纪的代表化石。
三角龙是一种中等大小的四足恐龙,全长7-9米、高2.4-2.8米、重5.5-10吨。他们有非常大的头盾,以及三根角状物,令人联想起现代犀牛。他们因大量从1887年起发现的部份骨骸标本而著名。长久以来,关于它们三根角以及头盾的功能处于争论中。传统上这些结构被认为是用来抵抗掠食者的武器,但最近的理论认为这些结构可能用在求偶,以及展示支配地位,如同现代驯鹿、山羊、独角仙的角状物。
三角龙最显著的特征是它们的角和颈盾。它们的头盾可长至超过1.5米。三角龙的口鼻部鼻孔上方有一根角状物;以及一对位在眼睛上方的角状物,超过80公分。头颅后方则是相对短的骨质头盾。
三角龙四肢短,前脚掌有五个短脚趾、后脚掌则有四个短脚趾。虽然三角龙确定是四足动物,它们的姿势长久以来处于争论中。三角龙的前肢起初被认为是从胸部往两侧伸展,以助于承担头部的重量。这种站立方式可见于查尔斯·耐特(Charles R. Knight)与鲁道夫·札林格(Rudolph F. Zallinger)的绘画中。然而,角龙类的足迹化石证据,以及如今的骨骸重建,显示三角龙在正常行走时保持着直立姿势,但肘部稍微弯曲,居于完全直立与完全伸展(现代犀牛)两种说法的中间。但这种结论无法排除三角龙抵抗或进食时会采伸展姿态。
(三)镰刀龙的第一个化石发现于20世纪40年代晚期,是由一个苏联与蒙古组成的挖掘团队所发现。这个挖掘团队发现了数个巨大的指爪,经测量后发现最长的有1公尺长。在1954年,这种动物被命名为镰刀龙(Therizinosaurus),指的是它们巨大的指爪。镰刀龙曾被认为是性情暴烈,争强好斗,追逐攻击性强的肉食恐龙,但最新研究揭示其实际上是一种素食恐龙。
镰刀龙的行走方式也是大家值得争论的问题,有一部分学者认为镰刀龙的前肢与后肢长度相近,估计是像大猩猩那样行动。
发现了数个镰刀龙的近亲,例如1993年发现的阿拉善龙,与1996年发现的北票龙,有助于理清镰刀龙类的演化位置。对于镰刀龙类的祖先已有不同的理论被提出,有些科学家甚至提出镰刀龙类是蜥脚形亚目的后代,但这些保存良好的新发现,呈现出类似鸟类的骨盆、脚部、头颅,有助于确认镰刀龙类属于兽脚亚目的手盗龙类。镰刀龙的第一个化石发现于20世纪40年代晚期,发现于蒙古的纳摩盖吐组(Nemegt Formation)。在1954年,这种动物被叶甫根尼·马列夫(Evgeny Maleev)命名为镰刀龙(Therizinosaurus),马列夫认为镰刀龙是种类似乌龟的大型爬行动物。镰刀龙属仅有一个已承认种,龟型镰刀龙(T. cheloniformis)。然而,当时并不清楚这些化石属于何种动物;直到20世纪50年代早期发现了更多的化石,例如更多副指爪、肋骨、部分前肢和后肢,以及一些牙齿化石。后来在中国北部的发现,让古生物学家得以组合出这种动物的骨骼,并将它们分类于恐龙,而非乌龟。
巨爪像镰刀。镰刀龙身上最显眼的征就是它前肢那六个巨爪,这些巨爪长达75厘米,形状就像用来除杂草的长柄大镰刀,十分威武。这些巨爪可以用来驱赶天敌、获取物,或者是争夺配偶。不过它的爪子虽然大,但对它唯一的敌人暴龙,也只能起到一点点威慑作用。虽然镰刀龙的身上可能覆盖着比较原始的羽毛,但是它的体态十分臃肿,并不能像鸟类那样飞行。镰刀龙的头部比较小,双颌比较狭长,没有牙齿,颈部又长又直,臀部比较宽厚。尾巴很短,由于尾骨上长着用来支撑的骨棒,所以显得特别僵硬。
关于“手抄报恐龙的知识有哪些?”这个话题的介绍,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分享完了,如果对你有所帮助请保持对本站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