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午饭吃什么?
随便。
点什么饮料呢?
随便。
你想看哪部电影?
随便。
放假想去哪里玩?
随便。
你身边是否也有这样的人?他们习惯性地把“随便”挂在嘴边,似乎对什么事情都不在意,特别随和、好说话。但事实果真如此吗?你会发现,当你做好了决定之后,满口“随便”的人又开始闹意见了。
二级心理咨询师周文秀表示,在互动关系中,那些喜欢说“随便”的人心中往往已经有个答案,但他们不愿意直接说出来,只是一贯享受对方提建议,然后自己又否决掉,这样的回应方式常常会给人一种不明就里的疏离感。那么,这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
(一)他们在成长过程中,想法常常被压抑。家长不经意地剥夺了孩子做决定的机会,譬如穿什么衣服、吃什么食物……都由父母掌控。甚至在孩子成年以后,每月工资也必须上交给父母,父母顶着“为你好”的名义,对孩子进行道德绑架。在这种家庭环境里成长起来的孩子,由于内心的需求一直得不到机会表达,慢慢的他们就放弃表达了。
(二)父母的情感忽视,让他们变得自卑。凡事喜欢代孩子做决定的父母,其实并不怎么关注或在意孩子的内心感受。在父母眼里,孩子的情感或好恶并不重要,是可以忽略的。长此以往,孩子一颗自卑的种子就在心里生根发芽了,连他们自己都觉得自己是无关紧要的人,变得不敢表达真正的想法和需求。
周文秀建议,如果你身边也有这样习惯于用“随便”来回答一切问题的人,请耐心帮助他们激活自己的觉察力,帮助他们从一些小的决定开始做起,这样的决定无所谓对错,对生活不会造成重大影响,但是可以慢慢建立起自己可以做各种决定的信心。
(点开短,内容更精彩)
记者 / 张雯婧
编辑 / 张姗
图片 / 张雯婧
/张雯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