抑郁成因探索及解决路径指导方案(建议) | 早期不安全感与早期分离(抑郁症预判的三条线索是什么?)

前文中我们提到,在中小学生抑郁研究中,我们将成长期划分为出生前期、早期、青春期这样三个阶段。

其中,早期阶段(0至6岁或0至7岁这一年龄段)是孩子建立依恋和信任的关键时期。

对于孩子们来说,建立依恋和信任至关重要,因为这会直接影响到孩子的智力发育、自我信任、对他人的信赖以及未来的人际关系和心理健康。

✿ 举个例子

处在哺乳期的孩子,每当看到熟悉的面孔,再受到熟悉的抚养人的拥抱、爱抚,孩子通常会迅速地安静下来——

因为孩子的这种依恋和信任经常能够得到满足,孩子就会自然而然地表现出愉快、轻松;相反,孩子就会出现烦躁、不安的情况。

也就是说,如果孩子在早期阶段长期没有得到依恋和信任,就容易产生不安全感,可能会出现烦躁、敏感、神经质等性格障碍。

什么是不安全感/安全感?

心理学家弗洛伊德认为

当个体所接到的刺激超过了本身控制和释放能量的界限时,个体就会产生一种创伤感、危险感;伴随这种创伤感、危险感出现的体验就是焦虑、紧张。

个体冲突、焦虑的体验以及防御机制的形成,都是幼年及成年阶段在某种欲望的控制与满足方面缺乏安全感造成的。

社会心理学家马斯洛认为

心理安全感是一种从恐惧和焦虑中脱离出来的信心、安全和自由的感觉,是满足一个人现在和未来各种需要的感觉。

在中小学生抑郁研究中,早期不安全感涉及到早期分离、被抛弃感、不信任感、不安全依恋、自主发展受挫以及竞争失败等六个方面。

这里我们先来说一说早期分离。

早期分离的抑郁机制

早期分离的抑郁机制包括丧失客体爱的恐惧丧失爱的客体的恐惧,这两个概念之间的关系是递进的。

丧失客体爱的恐惧,意思是指失去了重要他人的爱或支持,这里的“重要他人”通常指的是父母。

也就是说,当孩子(个体)觉察到自己失去父母(重要客体)的爱或支持时,孩子(个体)会出现被父母(客体)抛弃的体验,并对父母(重要客体)失去信任感。

丧失爱的客体的恐惧(即分离焦虑),意思是孩子(个体)不仅仅是失去父母(客体)的爱,而且也惧怕失去父母(客体)本身。

这里我们不妨用我们熟稔的母爱来举例说明。

母亲是什么样子的,和母亲在一起是否危险,其实这些对于一个孩子来说并不是那么重要。当要把孩子与母亲分离,对于孩子来说这才是最大的痛苦,即便母亲可能是一枚“即将引爆的炸弹”,孩子也会义无反顾地扑进她的臂弯。

为什么这么说?因为母亲的存在代表安全,害怕母亲离开是孩子所能感知到的最早的恐惧。

在早期阶段,如果孩子长时间地离开生命中最重要的母亲,孩子就会在情感上受到伤害。曾有人把这种幼年时期的分离比作“大面积的烧伤或者创伤所引发的疼痛,像是被淋上了油并被投入火中一样”,很形象,也很恰当。

这是一种无法想象的痛苦,伤口的愈合既缓慢又艰难。这种伤害虽然不致命,但很可能是永久性的。

假如我们把孩子从母亲的身边带走,并放到一个放眼望去全是陌生人的环境中,此时的孩子会对周围的一切无法接受,他会本能地、急切而又狂躁地寻找母亲(离去的目标),一旦母亲一直未出现,孩子就会由抗议转为绝望,变成一种沉浸在心底的无声期盼和无法形容的痛苦,进而失去对母亲(客体)的信任,最终影响孩子(个体)基本信任感的形成。

解决方案

虽然“丧失客体爱的恐惧”“丧失爱的客体的恐惧”这两个概念在理论上相对容易区分开来,但临床上似乎并不容易区分,我们不妨可以采用以下几种方法来处理这两种情况。

01矫正性情感体验

通过咨访关系提供安全的面谈气氛鼓励来访者接纳自己

通过使用场景式的语言对来访所经历的分离创伤进行重新评估,获得不同于过去的新的情感体验

通过“移情”反应将来访者对父母家人的情感体验“移置”到咨询师身上,经由咨询师 “移情的处理”让来访者获得不同于过去的新的感受

通过使用特定的干预技术(如在放松或催眠状态下,让来访者回忆早年经历中的挫折事件)添加良性的语言引导或意向引导,促成来访者对某个关系对象的重新体验

向来访者提供情感支持,从最容易做到的事情开始,鼓励来访者采取积极有效的行动改善现实的人际关系,获得积极正面的感受

02哀悼(哀伤)

通过咨访关系提供安全的面谈气氛

主体意识到他与客体之间的潜意识连接(为分离或丧失所苦的当事人不知道他失去了谁,或失去了什么),让主体意识到他们的难过情绪与丧失爱人有关

进行哀伤,消除症状,在意识层面让自己与客体分离(修通潜意识),重新定义丧失带来的意义

我们在这里对成因和解决方案(建议)做一个小结:

在孩子的成长期、特别是早期这一阶段,建立依恋和信任至关重要,因为这不仅会影响到孩子的智力发育、自我信任、对他人的信赖,而且会影响到孩子未来的人际关系和心理健康。

如果孩子在早期阶段长期没有得到依恋和信任,就容易产生不安全感,出现早期分离。

早期分离的抑郁机制包括丧失客体爱的恐惧和丧失爱的客体的恐惧,这两个概念包含了孩子对失去父母的爱,以及失去父母本身的恐惧两个层面,是递进的关系。

面对孩子因早期分离出现心理状况,我们可以采取诸如矫正性情感体验、哀悼(哀伤)等方法来缓解。

在更广泛的层面上来说,我们还需要以《抑郁成因探索及抑郁问题解决路径指导方案(建议)》为基础,借助医院、家庭、学校、社会等方面的合力给予孩子更多正向的支持,为孩子的健康成长不断赋能。

(0)
上一篇 2023年06月20日
下一篇 2023年06月20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