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师报》是在教育部党组亲切关怀下,中国教育报刊社主办的一份面向全国教师的专业报纸。《中国教师报》的发展与壮大,凝聚着众多关心中国教师的同人的心血与努力,凝聚着报刊社党委几任班子和全社职工改革创新的理念,也凝聚着创刊总编辑刘堂江同志带领编辑部团队艰辛创业的智慧和汗水。
《中国教师报》从诞生的那一天起,就以“贴地行走”的姿态赢得了一线教师的欢迎和喜爱。“为教师说话,让教师说话,说教师的话”“零距离贴近教师”……《中国教师报》以独特清新、生动活泼的风格吸引了一线教师的目光。
《中国教师报》创刊以来,我们时刻在心中装着党的教育方针,眼睛盯着全国广大教师,有着精准的和亮丽的色彩,但总觉得缺少自己的“招牌菜”。2010年,由于的信任和支持,我兼任《中国教师报》总编辑。在经过一个月的调研后,我们找到了《中国教师报》的“招牌菜”——课堂改革报道,《中国教师报》要成为现代课堂的引领者。强国必先强教,强教必先强师,要想真正提高教师的能力与素养,不仅要给一线教师提供理念,还要提供方法,从而唤醒教师,引领教师成长。
课改是意志,更重要的是《中国教师报》意识到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对于中国教育和中国教师的重要性,因此发现并推出了一系列课改“草根典型”,以“星火燎原”之势影响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进程。中国教师报推出了山东省聊城市茌平区杜郎口中学等一批基层典型,也更加明确了全新的办报思路——“贴地行走”。只有更加精准的,更加细化的目标,更加有效的服务,一份报纸才能有安身立命之本。
2010年全国教育大会和《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年)》强调,“必须清醒认识到,我国教育还不完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接受良好教育的要求。教育观念相对落后,内容方法比较陈旧,中小学生课业负担过重,素质教育推进困难……”遵循党中央对我国教育情况的判断和教育存在的问题,我在《中国教师报》提出了“让中国教育因你而改变”的办报理念。
我常常这样思索:该拿怎样的《中国教师报》奉献给广大的读者?读者朋友对《中国教师报》期待什么,又寄望什么?所以,我面前的“考题”既是关于“媒体与媒体人”的,更是关于“媒体与读者”的。
我深深认同华东师范大学教授钟启泉的观点,“学校改革的核心环节是课程改革,课程改革的核心环节是课堂改革,课堂改革的核心环节是教师专业发展——这就是‘内涵发展’的内涵”。
此后,“课改中国行”成为《中国教师报》的一道亮丽风景线。2011年7月27日,《中国教师报》特别发起了“课改中国行”大型公益活动,当年我们的编辑、记者和全国课改专家一起从北京出发,深入全国各地,在调研采访的同时进行课改理念和方法的宣讲。我们力图让自己走过的每一片土地都意识到,课改事关未来和民族前途。
在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的新征程上,我们围绕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让核心素养在课堂落地生根,又了一轮轮“课改中国行”大型公益活动。
“课改中国行”传播了新课改理念,了在各地发现的鲜活经验,报道了一大批名师,我们将发现的典型经验呈现在版面上,提高了报纸质量,扩大了报纸的影响力和美誉度。
我们的队伍也在活动中成长起来了。《中国教师报》有一支能打胜仗的团队,当年这个团队由18个平均年龄30岁的年轻人撑起大梁。在理想与现实交织、困惑与期待交锋、思想与行动转型的课改年代,我们敢于站在教育教学改革的前沿,不断把新课改向前推进。
人的因素是一切发展的关键。当我们说有什么样的教师便有什么样的课堂时,那么对于传媒,是否也可以说有什么样的媒体人便有什么样的媒体?
如何传播最先进的教育理念、最科学的教育教学方法、最前沿的教育思想,成为我们永不止息的方向,尽管目前我们离“最”还很远,但我们在努力靠近,力争《中国教师报》每天都是新的。
寄望《中国教师报》未来取得更加优异的成绩!
(雷振海,中国教育报刊社原副社长、《中国教师报》原总编辑)
《中国教师报》2023年06月21日第2版
作者:雷振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