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融合促“双减”(相关课程融合课程核心课程)

本报讯(通讯员 尹伊 记者 刘盾)“我们上综合实践课时到农田种植,让我认识到数学和生活息息相关。生活里,除了数学还要用到其他知识,比如进行设计时的美术知识、安排事情的逻辑思维……”谈到学校课程融合改革后的项目式学习教学模式,广州市越秀区东风西路小学学生庄力说。学生丰富愉快的课程体验,得益于东风西路小学开展课程融合改革。

“首先保证开齐开足、上好上优课程,再立足校本实际,通过整合教材,进行大单元备课和教学,这是我们的思路。”东风西路小学校长邓矿明介绍,学校立足“双减”政策,以人工智能技术为课程赋能,促进“STEAM ”融合,着力提升教育教学水平。

为减轻学生学习负担,东风西路小学多措并举。学校积极建设智慧校园,在技术运用方面聚集海量智慧资源,优化、审核后建立资源库,并对教师进行相关培训。通过智慧校园,实现学习的线上线下相结合,跨越多空间,给学生以便利。同时,学校着力拓展校外学习场景,制作主题项目式“STEAM”融合研学课程,让学生得以走出教室,在更广阔的生活场景中学习、运用知识。

学习“时间”的利用同样是学校改革的重点。学校着力打造高效课堂,在课程的基础上,不同学科知识的有机融合,保证学习趣味性与知识的丰富度。东风西路小学数学教师杨文勇表示,融合了不同学科的课程,更能够启发学生。

配合课程融合,学校也推进了教学及学习方法、作业以及评价方式的转变。教师鼓励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和交往探究式学习,开发特色学习小游戏。在布置作业时,教师将研学作业、特色主题作业与日常作业相交错,鼓励学生利用校园周边历史景点及文化资源进行拓展。校内观鸟社的成员对广州市人民公园的黑尾蜡嘴雀繁殖生态进行的调查研究,在广东省青少年科技创新成果评比中获得一等奖。

为更好地支撑课程融合,东风西路小学采用科技手段辅助改革。学校开展人工智能项目学习,在课程内容建设中渐次融入语文、数学、英语等多学科知识,逐渐打造成熟完善的项目式学习机制。“学生自主选取项目,分组进行项目前期可行性探索,通过辩论、研讨最终确定最优项目,开展全班活动。”东风西路小学教师游畅表示,由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锻炼学生的学习能力。

《中国教育报》2023年06月12日第4版

作者:通讯员 尹伊 记者 刘盾

(0)
上一篇 2023年06月22日
下一篇 2023年06月22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