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越阶层太难?导演郑琼跟拍6年:穷人家的孩子,出路在哪里?(郑琼泰和郑琼洁关系怎么样)

2007年的那个高考季,徐佳颤巍巍地用手指在键盘上输进了自己的身份信息、准考证号。

谜底揭开的一瞬间,徐佳轻轻地闭上眼睛,又认命地睁开了。

497!这是和去年高考一样的分数,不知道是不是老天爷在捉弄他,又是离二本线只差几分,他明明拼尽了全力,结果却不如人意。

查完分数后,徐佳回到了村里,来到爸爸坟前,恭敬地向爸爸鞠了一个躬,心里默默地问爸爸:“爸爸,我的出路在哪里?”

01

徐佳是湖北咸宁的一个农村娃,家境贫寒,父母为了多挣点钱,一直在城里打工,干着底层最累的工作,赚的钱却不多。

还在徐佳上学的时候,徐爸爸就去世了,家里的开销,全都压在了妈妈瘦弱的肩膀上。

徐佳从小看着妈妈吃苦受累,心里也暗暗发誓:长大后一定要努力,让妈妈过上好日子。

可是,如何才能挣到钱呢?靠老家贫瘠的土地,还是像爸妈一样,出卖劳力,貌似这两样,哪个也挣不着什么大钱,实现不了让妈妈过好日子的愿望。

摆在他面前的,似乎只有一条路:好好读书,考个好大学,找个好工作!

然而,命运却跟他开了个不大不小的玩笑,两次高考,他的分数都是497,离二本线只差几分,那几分就像一道鸿沟,横在了徐佳与大学校门之间。

第二次高考结束后,徐佳有过迷茫,有过不甘,明明自己已经很努力了,为什么还达不到目标。

那年,他甚至有过自杀的念头。

现在该怎么办?出去打工,还是回家种地?徐佳必须做出选择。

这时,没什么文化的妈妈开口了:“还得上大学,现在找工作都要有文凭的人。”

不过,徐佳虽然没过二本线,但在学校贴出来的复读收费明细表中,徐佳属于免费复读,于是,他又一次走进了高三教室,开始了第三次备考。

这一年,徐佳学得很苦,压力很大,他经常手抖、出汗,不但要忍受生活的枯燥,还要承受精神的煎熬。

每天10几个小时的学习,徐佳的脸上早已没了笑容。

还好,他的坚持,终于迎来了美好,所有的努力,最终结出了累累硕果。

2008年高考,徐佳比前两次考得都好,成功被湖北工业大学录取,虽然不是顶尖名校,但在那个小山村,徐佳也绝对是头一份。

就像他自己所说,在他们那个小村子,能出一个大学生,是非常了不起的事。

徐佳又一次来到了爸爸的坟前,让爸爸看了看他的大学录取通知书,那是一张他跳出农门的通行证。

四年大学时光一晃而过,学校的宣传栏里,张贴着各种考研、考公、留学培训机构的,可这些对徐佳而言,并没有什么用。

妈妈供他上到大学,已经是用尽了全力,家里也拿不出更多的钱来供他继续深造,找工作成了他唯一的出路。

然而,小镇做题家出身的徐佳,也只是那个小山村中的优秀人才,放到千万大学毕业生中,他显得太普通了。

2012年的大学生,早已没有了天之骄子的优势,徐佳白天跑招聘会,晚上在网上发简历,可一直都没有收到offer,徐佳有点焦虑了……

就在他绝望之际,一家电力公司向他伸出了橄榄枝,经过了初试、复试,徐佳终于被录取了,月薪3000元,工资虽然不高,但也可以让他安顿下来,可以让母亲暂时松口气了。

两年后,徐佳结婚了,同是草根的两个人,在婚后过上了养房、养妈、养娃的日子。

成了家的他,肩上的责任更重了,不敢轻易换工作,更不敢轻易辞职,甚至在可以预见的未来,徐佳还是一个普通的白领,他的孩子,大概率也成不了富二代,只能被迫参与到下一代的内卷当中。

不过,徐佳已经是幸运的,他靠自己的努力,通过高考,找到了一条出路,而另外一些孩子,就没他那么幸运了。

02

甘肃会宁县野鹊沟小学,是一所位于大山深处的学校,全校只有两名老师和五名学生,马百娟就是这5名学生中一个。

马百娟的家,离学校有13公里。她的家,没有任何交通工具,这个小女娃,每天天不亮就要起床,步行3小时到学校,回来后还要帮着父母干农活,喂牲口,小小年纪就成了家里的主要劳动力,可就是这样,她也毫无怨言,因为老师说了,只要好好读书,就能走出大山,过上好日子。

什么是好日子呢,对于马百娟来说,就是课本上的柏油马路、北京大学、绿草成茵的足球场,马百娟坐在小山包上,一边读书,一边诉说着自己的梦想:我要好好读书,我要去北京上大学,我要打工赚钱,每个月赚1000元,给家里买面,因为家里的面不够吃!

已经是21世纪了,还会有人担心面不够吃?而这,却是真实存在的。

虽然已是2008年,但马百娟家一年的生活费却只有50元,把面中加点水,调成面疙瘩,再撒一点盐,就是马百娟家中的主食。

马百娟最快乐的时光,就是拿着两三块钱,到村小卖部,买上新的本子和铅笔,她抬头挺胸,红扑扑的脸上笑盈盈的,破旧的书包中不光装着她的书本,也承载着她的希望。

理想很丰满,现在其实很无奈。

陪孩子阅读、旅游、长见识,是建立在父母的能力之上的,显然,马百娟的父母没有这个能力,不光是他们,就连村小学的老师,也不具备这个能力。

所以,课本上的内容,就成了马百娟的梦想,但也只是他的梦想。因为,在马百娟的父母那里,马百娟的出路只有一条,而这条路,并不是靠着读书改变命运,走出大出。

2012年,凭着多年攒下的不多的积蓄,以及低保补贴,马百娟一家东拼西凑地从县城买下了一处砖瓦房,与农村那间白天黑夜都见不到光的窑洞相比,这处小院就是天堂了。

马百娟的父亲高兴地说:“城里真好,再也不用担心吃不上饭了。”

吃饱饭,就是马百娟父亲的最高理想,而读大学,在他的认识范围内,几乎是不存在的。

搬到城里的那一年,马百娟15岁,但她的学习水平却只能到小学四年级插班。

然而,尴尬的是,马百娟这个鹤立鸡群的个头,成绩却是吊车尾,同学们孤立她,笑话她,渐渐地,这个女孩脸上的笑容消失了。

那个曾在大山中一笔一划写字、读课本的马百娟,变得没有一点自信,眼睛里也没有了希望的光。

她让哥哥给她办了退学手续。

辍学在家的马百娟,想起自己当年的愿望,虽然不能去北京上大学了,可还可以打工啊,也能。

可当她去找工作的时候才发现,原来打工之路,对她来说也是不存在的。

一间酒店得知她连初中都没读过,直接抛下了一句:“小姑娘,你现在这个样子,估计连个扫地的活都找不到!”

世上的路有千万条,可到了马百娟这里,似乎已经无路可走。她低着头走出了酒店的大门,返回了自己家。

上有个问答:那些没有读大学的农村娃,后来都怎么样了?

有人说开出租,有人说当电焊工,也有人说,女孩子早早嫁人,生娃……

而摆在马百娟面前的路,也只有一条,而这,也是马百娟的父亲非常认可的一条:“女娃,不用读书,靠女婿就行,只有这一条路。”

于是,在父亲的安排下,2014年,17岁的马百娟,嫁给大她6岁的表哥,又一次重复起了父辈的日子。

去北京上大学,成了马百娟永远也完成不了的梦想。

可是,马百娟这个遥不可及的梦想,对于有些人来说,却是唾手可得,甚至打碎了也不心疼。

03

如果说投胎是个技术活,那么北京姑娘袁晗寒,一定是行家里手。

她生在北京、长在北京,中学就读于中央美院附中,这样的先天优势,注定她不会像徐佳那样,为了一张大学文凭,从早学到晚,进入社会后还得日复一日地为生活而奔波。也不用像马百娟一样,因贫穷而早早嫁人。

她只要按部就班地读下去,就能在北京上不错的大学,找一个不错的工作。这个高度,甚至是徐佳两代人都不一定达到的。

可是,袁晗寒竟然辍学了。

2008年,16岁的袁晗寒接到了妈妈的电话:“袁晗寒,咱们卷起铺盖卷回家吧!”

这时,袁晗寒才想起自己那些不及格的卷子,以及老师恨铁不成钢的语气:“袁晗寒,你有几个16岁啊!”

袁晗寒不知道怎么回答老师这句话,但她知道,她在学校念不下去了。

回到家的袁晗寒,并不为生计发愁,她唯一的情绪就是“无聊”,她说:“这种没事干的日子,一个月、两个月,甚至一年两年还行,但三年、五年就有点太无聊了。”

刚开始,袁晗寒在家看电影、画画,几个月后,她在南锣鼓巷找到了一间小铺子,在妈妈的建议下,开了一间咖啡厅。

从来没有开店经验的袁晗寒,折腾了一段时间后,以咖啡厅的赔本而宣告关店,几万块钱就这样打了水漂。

对于袁晗寒这一次创业失败的经历,袁妈妈看得很开,就当是交学费了,反正上学也得花钱。

袁晗寒又一次变得无所事事。

这一次,袁晗寒想出国学画画。

网上曾有人问:那些不参加国内高考,就能出国留学的孩子,都是什么人?

虽然答案的用词不一样,但中心意思倒是一致:至少是国内中产阶级,家中绝对不差钱!

所以说,有钱就是任性

经过申请,袁晗寒顺利被德国的杜塞尔多夫大学录取。

白天,她和普通留学生一样,在学校里上课、画画;下午,她会给自己点一份精致的下午茶,一杯咖啡,一块小蛋糕,悠闲地过着小资生活;晚上,她会抱着小狗和妈妈,母女俩一副岁月静好的样子

袁晗寒也不会想到,她的这份下午茶,甚至比当年马百娟家一年的生活费还高;马百娟也想象不到,有人会花上百块钱,买一块蛋糕……

几年之后,袁晗寒从杜塞尔多夫大学毕业了,有了海归身份的加持,袁晗寒的职场之路也比别人顺畅。

她先在上海一家美术馆实习,之后又回到北京,开了一家艺术公司,靠着画画、做设计,足够她养活自己。

从央美附中退学,到开咖啡馆创业失业,再到自费出国留学,回国开公司,其中任何一项,对于普通草根来说,都是难以承受的负担,可对于袁晗寒来说,哪一项失败都无所谓。

反正她的出路不止一条,甚至什么都不干,选择躺平或摆烂,家里也有足够的资产供养他。

04

以上三个故事,来源于一部备受争议的纪录片《出路》,片中的三个孩子,来自不同地区、不同家庭背景,更准确地说,是来自不同的阶层。

有人说,现在的阶层跨越越来越难了,一个家族想要跨越阶层,需要几代人的努力奋斗才能实现。

刘强东曾经想对人民大学的贫困生给予助学补贴,然而,令他尴尬的是,人大中的寒门学子寥寥无几。

北京市高考状元熊轩昂说:生在北京这种大城市,在教育上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这些是农村孩子根本享受不到的。

而大部分的普通草根,拼尽全力,也只能搏一个徐佳一样的出路。但也正是有了“徐佳们”的努力,他们才会凭一己之力,给全家带去了希望,也为后代提供了一个更高的起点。

而让人心疼的是马百娟,这个又回了原点的女孩,她的出路真的就是给表哥当媳妇吗?

作者:落地成河

参考资料:纪录片《出路》郑琼

(0)
上一篇 2023年06月23日
下一篇 2023年06月23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