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秦时期,没有网络,没有便捷的通信条件,人们遇到问题,沟通交流、答疑解惑的难度不小。
怎么办?
打开《周易》,所有的答案尽在其中。
我们分析一下《周易》的首卦《乾》。处乾之时,时态有利,正是施展宏图大略之时;然而,势态却各有不同,需要谨慎对待。
《乾》卦用六龙来表示六爻所处不同的势态:潜龙时节,勿用为宜;见龙时机,利于大人;惕龙时分,终日乾乾;跃龙时期,或跃在渊;飞龙时光,利见大人;亢龙阶段,当心有悔。
龙在中国,是一个特殊的存在,与其说喜爱,不如说敬畏。中国的皇帝称自己为真龙天子,就是一种立威造势的做法。几千年来,中国一直是农耕的社会,人们认为龙是具有行云布雨的能力,所以一直崇信之。另外,龙变化多端,神通广大,无所不能,在天空中可以自由翱翔,在陆地上也可以变换成山川河流。因此,人们就希望能像龙一样,无所不能,在面临困难和艰难险阻的时候,能够应对自如。
龙的不同状态,既与年龄有关,又与年龄无关。有的人,刚出茅庐,便春风得意,飞龙在天;有的一生郁闷,还是潜龙勿用,一事无成。不同的个体,不同的境遇。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了解这些,不盲目行动,就可以平安一生。否则,不知处境,乱了心志,酿成大祸,高呼后悔,也无药可治。
公元前133年,汉武帝次发动了对匈奴的战争。此后的四十余年间,共计对匈奴展开了15次的远征。最后一次,汉武帝计划攻打匈奴,用《周易》占卦,得泽风《大过》, 爻动九五,爻辞说:枯杨生华,老妇得其士夫,无咎无誉。太史们一琢磨,认为老杨树重新开花,老妇人喜得新夫,这不就是大好预兆吗?又翻开《易传》,上面明明白白地写着:何可久也?这不摆明匈奴的日子不长了吗?汉武帝大喜,于是派军队攻打匈奴。结果,一败涂地。
何也?《易传》的问题啊,说什么“何可久也”,真叫人无语。《周易》古经说得很清楚,说“无咎无誉”,意思是说这是一件不值得提倡的事情啊!汉武帝悔过,称:“朕即位以来,所为狂悖,使天下愁苦,不可追悔。自今事有伤害百姓,糜费天下者,悉罢之。”
当然,有些人认为《周易》的答案晦涩难懂,理解起来有难度,建议我写本通俗易懂的书藉,让大家一下子能够读懂《周易》。
我一直不为所动?不是写不出来,而是觉得有些好笑。
因为欣赏不了交响乐,我们就将交响乐改编成花鼓调或者陕北民歌;
因为跳不好芭蕾舞,我们就将芭蕾舞改编成广场舞或者交谊舞;
因为有人看不懂交通标志,我们就将标志全部改成文字或汉语拚音……这样的做法,不是进步而是倒退。
我研究过一些将《周易》经文翻译成白话文的,大多丢失了《周易》的原义;学习这些白话经文,如同嚼别人啃过的甘蔗,终究不如自己慢慢地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