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焦虑抑郁的过程就是探索自我的过程
探索自我不仅仅是哲学研究的问题,不仅仅是宗教研究的对象,也是与心理学息息相关,历史来到划时代的一天,残阳如血余晖映照在了大地上,著名哲学家苏格拉底缓缓地抬起头望向天边,提出了号称哲学终极的三个问题:我是谁?我从哪来?我要到哪去?问题一经提出,便让无数人陷入思考,哪怕风云变幻沧海桑田,朝代更迭世纪更替,人类始终无法得出一个明确的结论。
唯物主义认为物质决定意识,那么人的出生和死亡就是物质此消彼长的过程,死亡意味着物质的消亡,死亡意味着生命的结束。
无论这种说法正确与否,但这就给人类种下了焦虑的基因。人们总是希望在有限的时间完成预设的目标,当这个目标完成后,又催生出新的目标,所以人们夜以继日不知疲倦的努力,本质上都在抗拒时间的流逝,本质上都在试图缩短和死亡的距离。假如一个人的生命是无限的,你就不会在乎一时的得失,因为你有足够的时间来弥补。
所以,一切的问题都是时间问题,一切的问题都是关于死亡的问题。正是人类是最智慧的生物,有着最发达的大脑系统,所以他们才会思考时间和死亡,这就是痛苦的源泉。
当你没有考上理想的大学,你对自己的前途命运担忧,当你三十岁一事无成,你对未来产生绝望恐惧,这些宏大的痛苦就会渗透到你生命的每一个角落,让你无处藏身。总有一个声音告诉你:落后就要挨打。
所以,你不断地抗拒所谓的失败,追求所谓的正确。这样做的结果就是随时处在紧张不安的状态,而这样的状态就会加速你的失败。
所以,大多数抑郁的孩子都恐惧上学,大多数社交恐惧都在改造自我,试图把自己改造成滔滔不绝、口若悬河。
显而易见,焦虑抑郁恢复的过程就是从“强化自我”到“弱化自我”的过程,当你弱化了自我,不再追求逻辑世界的绝对正确,不再试着把所有的问题在头脑二元对立,那么所有的问题就会迎刃而解。
《道德经》有言: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指明了心理运行的规律和疗愈的方向。
二,焦虑抑郁恢复的过程就是放弃部分自我的过程。
自我是经历感官连续不断的意识流,这种持续不断的意识流表现出来的是一种思维的稳定性和持续性,一个人之所以认定为我就是为了我这个身份展开一系列的思维。
思维可以更好地认识自我,但当我们过度依赖头脑的思维,那么就会成为思维的傀儡,那么我们就会被各种认识所障碍、各种情绪所影响、各种欲望所控制。那么心理就会停止成长,人格停止发育。
受困于抑郁症,头脑塑造一个无助无望无能的自我,受困于焦虑症,头脑塑造一个恐惧不安的自我,头脑塑造的自我已经严重偏离了事实,可见,头脑并不等同于自我。
佛说:“何者是我?若法是实、是真、是常、是主、是依,性不变易,是名为我”。
佛说法身之“我”是自由自在,自己主宰自己的状态。
儒家说:“仁者,人也”。
“人”字旁有“二”,即人之为人必是人与人之间互相对应的关系。“二人”的关系是父子、君臣、夫妇、兄弟、朋友,在古代,我们只有在宗法关系中实现对“我”的体认。
可见,我并不是恒常的存在,我们之所以痛苦在于,我们都在追求一种永恒,试图把所有事情固定下来,我们追求永恒的爱情,追求永恒的成功,追求永恒的健康,这造成的结果就是:当爱情的破裂、事业的失败、健康的丢失。就无法接受这种事实,这种痛苦的感受就是自我的瓦解,那个持续性的自我认知受到强大的冲击。
抑郁焦虑恢复的过程就是接纳自我瓦解的过程,他们需要在一定时间内放弃相当数量的“夺取的自我”。这就是成长的方式和过程。
三,抑郁焦虑恢复的过程就是打破病态的完美主义过程
精神障碍的本质是冲突,与环境冲突,与社会冲突,与自我冲突。解决冲突,需要臣服;臣服不是认命,不是消极坐等。是顺其自然,仍要为所当为。这就需要行动,而行动的意义就在于:激活沉睡的自己,发现人生的价值。
我们生命来自自然,终于自然,自然界既有凉爽的秋天,也有炎热的夏夜,有平静美好的海滩,也有灾难频发的洪水,有憨态可掬的宠物,也有人见人怕的毒蛇猛兽,这才够成一个生生不息的自然界。
而我们痛苦在于你不能只接受凉爽的秋天和平静美好的海滩,总接受美好和快乐的事情,而不断抗拒糟糕和痛苦的事情,事实上不可能也办不到,你想象一切都要如意,你才有如意的感受,那么你永远不会如意。
痛苦的价值就是在于拓宽幸福的边界,痛苦的过程就是探索自我的过程。烦恼即菩提,未经探索的人生没有价值,未经痛苦的欢乐缺少底色。我们不用对痛苦歌功颂德,但痛苦来了就要学会和痛苦和平的相处。
佛说:人生八苦,乃是众生轮回六道所受之八种苦果,生、老、病、死、怨憎会、爱别离、求不得、五阴炽盛。
也许我们的痛苦不是爱而不得、不是负债破产、不是疾病灾难、不是孤独终老。而是你一直以为你不该有痛苦。人生不是来体验完美,而是来感受残缺。既然痛苦无法避免,那不如我们去接纳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