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有关“孙子兵法第35计是什么?”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孙子兵法第35计是什么?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您好:手机麻将有挂是真的吗这款游戏可以开挂,确实是有挂的,咨询加微信【】很多玩家在这款游戏中打牌都会发现很多用户的牌特别好,总是好牌,而且好像能看到其他人的牌一样。所以很多小伙伴就怀疑这款游戏是不是有挂,实际上这款游戏确实是有挂的
1.手机麻将有挂是真的吗这款游戏可以开挂,确实是有挂的,通过添加客服微信
2.咨询软件加微信【】在"设置DD功能DD微信手麻工具"里.点击"开启".
3.打开工具.在"设置DD新消息提醒"里.前两个选项"设置"和"连接软件"均勾选"开启"(好多人就是这一步忘记做了)
4.打开某一个微信组.点击右上角.往下拉."消息免打扰"选项.勾选"关闭"(也就是要把"群消息的提示保持在开启"的状态.这样才能触系统发底层接口)
第三十五计是连环计。
曹操准备打江东,但苦于士兵不习惯坐船。庞统已经知道最近会有东南风(不知道从那里得知的),为了让曹操的行动失败,同时配合周瑜的火攻,就向曹操建议把所有战船用铁索连接起来,使船的稳度增大。
曹操很高兴,就采纳了庞统的建议,并把这些船称为“连环战船”。结果,在赤壁之战中,曹操的船遭受火攻,因东南风助长火势,加上铁索传热,结果没多久,曹操的舰队就全军覆没。因在此战中,庞统的计谋起了关键作用,所以庞统名声大振。他对曹操施的计,被后人称作“连环计”。
扩展资料
用计战例
1、三国王允
三国演义小说中的连环计是发生在第八回:王司徒巧使连环计,董太师大闹凤仪亭。央视版电视剧是在第六集《连环计》。
内容为:王允将貂蝉私下许配给吕布,又派人接待董卓,将貂蝉送给董卓,并且告知吕布是董卓接貂蝉回府,择日将与董卓完婚。后貂蝉在董卓和吕布两人之间离间,使得两人相互猜忌,并且结下怨仇,在三国演义第九回中,吕布杀掉了董卓。
2、战国张仪
战国时,楚怀王联合齐国等共同抵御秦国。秦惠文王十分担心,秦相国张仪献计说:“我愿出使楚国,去说服楚怀王,以离间他与齐国等诸侯国的关系,让他们的“合纵计”瓦解。”。秦王同意了他的建议,张仪于是辞去相国位,前往楚国。
他得知楚王有个宠臣叫靳尚,在王左右,言无不听,就用重金贿赂了靳尚,靳尚在楚王面前极力推崇了张仪,楚王也知道张仪很有才干,便召见了张。
张仪说:“当今天下,只有秦、齐、楚三国最为强势,如果秦跟齐国结盟,则齐强楚弱;如果秦跟楚国结盟,则楚强齐弱。然而,秦王只愿意同楚国联盟,我这次特意为二国通好而来,秦王答应把以前商鞅夺取楚国之商於六百里地归还给楚国。”
楚怀王听后大喜,不顾客卿陈轸的劝谏,决定与齐国断交,而同秦国结好,并派亲信逢侯丑同张仪去秦国受地。
二人快到秦国都城时,张仪假借酒醉,故意从马车上摔下,以腿伤为由,在家闭门养伤,让逢侯丑一个人留在馆舍,逢侯丑见秦王不到,见张仪也不得,由此三个月过去,还地之事毫无下落。逢将情况写信报告给楚王,楚王以为是还没跟齐国完全断交的原因,于是派人去齐境辱骂齐闵王,闵王一怒之下,干脆入秦结好,共同攻打楚国。
张仪见齐国的使者来到,知道离间楚、齐的计谋完成,便出来召见逢侯丑,逢又问起受地的事,张仪故作惊诧地说:“怎么?没有这回事嘛,我只答应把我的六里封地给楚国的,商於六百里地,是经过千征百战得来的,秦王是不会轻意还给楚国的。”逢侯丑这才明白中了张仪的“连环计”:不仅没有得到商於之地,反而无辜与齐国结怨。
百度百科--孙子兵法三十六计
三十六计是哪三十六计?
空城计是三十六计中的第三十二计。
空城计介绍:
虚虚实实,兵无常势。虚而示虚,诸葛而后,不乏其人。如吐蕃陷瓜州,王君焕死,河西恼惧。以张守圭为瓜州刺史,领余众,方复筑州城。版干裁立,敌又暴至。略无守御之具。城中相顾失色,莫有斗志。守圭日:“徒众我寡,又疮痍之后,不可以矢石相持,须以权道制之。”乃于城上,置酒作乐,以会将士。敌疑城中有备,不敢攻而退。又如齐祖廷为北徐州刺史,至州,会有陈寇,百姓多反。廷不关城门。守陴者,皆令下城,静座街巷,禁断行人鸡犬。贼无所见闻,不测所以,或疑人走城空,不设警备。廷复令大叫,鼓噪聒天,贼大惊,顿时走散。
三十六计列表:
第一计 瞒天过海
第二计 围魏救赵
第三计 借刀杀人
第四计 以逸待劳
第五计 趁火打劫
第六计 声东击西
第七计 无中生有
第八计 暗渡陈仓
第九计 隔岸观火
第十计 笑里藏刀
第十一计 李代桃僵
第十二计 顺手牵羊
第十三计 打草惊蛇
第十四计 借尸还魂
第十五计 调虎离山
第十六计 欲擒故纵
第十七计 抛砖引玉
第十八计 擒贼擒王
第十九计 釜底抽薪
第二十计 混水摸鱼
第二十一计 金蝉脱壳
第二十二计 关门捉贼
第二十三计 远交近攻
第二十四计 假途伐虢
第二十五计 偷梁换柱
第二十六计 指桑骂槐
第二十七计 假痴不颠
第二十八计 上屋抽梯
第二十九计 树上开花
第三十计 反客为主
第三十一计 美人计
第三十二计 空城计
第三十三计 反间计
第三十四计 苦肉计
第三十五计 连环计
第三十六计 走为上
浏阳市第六中学的校史沿革
第一套 胜战计
第一计 瞒天过海 第二计 围魏救赵 第三计 借刀杀人
第四计 以逸待劳 第五计 趁火打劫 第六计 声东击西
第二套 敌战计
第七计 无中生有 第八计 暗渡陈仓 第九计 隔岸观火
第十计 笑里藏刀 第十一计 李代桃僵 第十二计 顺手牵羊
第三套 攻战计
第十三计 打草惊蛇 第十四计 借尸还魂 第十五计 调虎离山
第十六计 欲擒故纵 第十七计 抛砖引玉 第十八计 擒贼擒王
第四套 混战计
第十九计 釜底抽薪 第二十计 混水摸鱼 第二十一计 金蝉脱壳
第二十二计 关门捉贼 第二十三计 远交近攻 第二十四计 假途伐虢
第五套 并战计
第二十五计 偷梁换柱 第二十六计 指桑骂槐 第二十七计 假痴不颠
第二十八计 上屋抽梯 第二十九计 树上开花 第三十计 反客为主
第六套 败战计
第三十一计 美人计 第三十二计 空城计 第三十三计 反间计
第三十四计 苦肉计 第三十五计 连环计 第三十六计 走为上
第一计 瞒天过海
计名探源 事见《永乐大典·薛仁贵征辽事略》。唐太宗贞观十七年,御驾亲征,领三十 万大军以宁东土。一日,浩荡 大军东进来到大海边上,帝见眼前只是白浪排空,海 茫无穷,即向众总管问及过海之计,四下面面相觑。忽传一个近居海上 的豪民请求 见驾,并声称三十万过海军粮此家业已独备。帝大喜,就便率百官随这豪民老人来 至海边。只见万户皆用一彩 幕遮围,十分严密。豪民老人东向倒步引帝入室。室内 更是绣幔锦彩,茵褥铺地。百官进酒,宴饮乐甚。不久,风声四起, 波响如雷,杯 盏倾侧,人身动摇,良久不止。太宗警惊,忙令近臣揭开彩幕察看,不看则己,一 看愕然,满目皆一片清清 海水横无际涯,哪里是什么在豪民家里作客,大军竟然已 航行于大海之上了!原来这豪民老人是新招壮士薛仁贵扮成,这 “瞒天过海”计策 就是他设计策划的。 “瞒天过海”用在兵法上,实属一种示假隐真的疑兵之计,用来作战役伪装, 以期 达到出其不意的战斗效果。
第二计 围魏救赵
计名探源 事见《史记·孙子吴起列传》,是讲战国时期齐国与魏国的桂陵之战。公元前 354年,魏惠王欲释失中山的旧 恨,便派大将庞涓前去攻打。 这中山原本是东周时 期魏国北邻的小国,被魏国收报,后来赵国乘魏国国丧伺机将中山强占 了。魏将庞 涓认为中山不过弹丸之地,距离赵国又很近,不若直打赵国都城邯郸,即解旧恨又 一举双得。魏王从之,欣欣 然似霸业从此开始,即拨五百战车以庞涓为将,直奔赵 国,围了赵国都城邯郸。赵王急难中只好求救于齐国,并许诺解围后 以中山相赠。 齐威王应允,令田忌为将,并起用从魏国救得的孙膑为军师,领兵出发。这孙膑曾 与庞涓同学,对用兵之 法,谙熟精通。魏王用重金将他聘得,当时庞涓也正事奉魏 国。庞涓自觉能力不及孙膑,恐其贤于己,遂以毒刑将孙膑致 残,断孙两足并在他 脸上刺字,企图使孙不能行走,又羞于见人。后来孙膑装疯,幸得齐使者救助,逃 到齐国。这是一段 关于庞涓与孙膑的旧事。且说田忌与孙膑率兵进入魏赵交界之地 时,田忌想直逼赵回邯郸,孙膑制止说:解乱丝结绳,不可 以握拳去打,排解争斗, 不能参与搏击,平息纠纷要抓住要害,乘虚取势,双方因受到制约才能自然分开。 现在魏国精兵 倾国而出,若我攻魏国,那庞涓必回师解救,这样一来邯郸之围定会 自解。我们再于中途伏击庞涓归路,其军必败。田忌依 计而行。虽然,魏军离开邯 郸,归路中又陷伏击与齐战于桂陵,魏部卒长途疲惫,溃不成军,庞涓勉强收拾残 部,退回大 梁。齐师大胜,赵国之围遂解。这便是历史上有名的“围魏救赵”的本 事。又后十三年,齐魏之军再度相交于战场,庞涓复 又陷于孙膑的伏击,自知智穷 兵败遂自刎。孙膑以此名显天下,世传其兵法。
第三计 借刀杀人 (返回)
计名探源借刀杀人,是为了保存自己的实力而巧妙地利用矛盾的谋略。当敌方动向已明, 就千方百计诱导态度暧昧的友 方迅速出兵攻击敌方,自己的主力即可避免遭受损失。 此计是根据《周易》六十四卦中《损》卦推演而得。彖曰:“损下益 上, 其通上 行。”此卦认为,“损”、“益”,不可截然划分,二者相辅相成,充满辩证思想。 此计谓借人之力攻击我方 之敌,我方虽不可避免有小的损失,但可稳操胜券,大大 得利。春秋末期,齐简公派国书为大将,兴兵伐鲁。鲁国实力不敌 齐国,形势危急。 孔子的弟子子贡分析形势,认为唯吴国可与齐国抗衡,可借吴国兵力挫败齐国军队。 于是子贡游说齐相 田常。田常当时蓄谋篡位,急欲铲除异己。子贡以“忧在外者攻 其弱,忧在内者攻其强”的道理,劝他莫让异己在攻弱鲁中 轻易主动,扩大势力, 而应攻打吴国,借强国之手铲除异己。田常心动,但因齐国已作好攻鲁的部署,转 而攻齐,怕师出 无名。子贡说:“这事好办。我马上去劝说吴国救鲁伐齐,这不是 就有了攻齐的理由了吗?”田常高兴地同意了。子贡赶到 吴国,对吴王夫差说:“ 如果齐国攻下鲁国,势力强大,必将伐齐。大王不如先下手为强,联鲁攻齐,吴国 不就可抗衡强 晋,成就霸业了吗?”子贡马不停蹄,又说服赵国,派兵随吴伐齐, 解决了吴王的后顾之忧。子贡游说三国,达到了预期目 标,他又想到吴国战胜齐国 之后,定会要挟鲁国,鲁国不能真正解危。于是他偷偷跑到晋国,向晋定公陈述利 害关系:吴 国伐鲁成功,必将转而攻晋,争霸中原。劝晋国加强备战,以防吴国进 犯。公元关484年,吴王夫差亲自挂帅,率十万精兵 及三千越兵攻打齐国, 鲁国立 即派兵助战。齐军中吴军诱敌之计,陷于重围,齐师大败,主帅图书及几员大将死 于乱军之 中。齐国只得请罪求和。夫差大获全胜之后,骄狂自傲,立即移师攻打晋 国。晋国因早有准备,击退吴军。子贡充分利用 齐、吴、赵、晋四国的矛盾,巧妙 周旋,借吴国之“刀”,击败齐国;借晋国之“刀”,灭了吴国的威风。鲁国损失 微 小,却能从危难中得以解脱。
第四计 以逸待劳 (返回)
计名探源 以逸待劳,语出《孙子·军争篇》:故三军可夺气,将军可夺心。是故朝气锐, 昼夜惰,暮气归。故善用兵 者,避其锐气,击其惰归,此治气者也。以治待乱,以 静待哗,此治心者也。以近待远,以佚(同逸)待劳,以饱待饥,此治 力者也。”又, 《孙子·虚实篇》:“凡先处战地而待敌者佚( 同逸),后处战地而趋战者劳。故善 战者,致人而不致于 人。”原意是说,凡是先到战场而等待敌人的,就从容、主动, 后到达战场的只能仓促应战,一定会疲劳、被动。所以,善 于指挥作战的人,总是 调动敌人,而决不会被敌人调动。 战国末期,秦国少年将军李信率二十万军队攻打楚国,开始时, 秦军连克数城, 锐不可挡。不久,李信中了楚将项燕伏兵之计,丢盔弃甲,狼狈而逃,秦军损失数 万。后来,秦王又起用 已告老还乡的王翦。王翦率领六十万军队,陈兵于楚国边境。 楚军立即发重兵抗敌。老将王翦毫无进攻之意,只是专心修筑 城池,摆出一派坚壁 固守的姿态。两军对垒,战争一触即发。楚军急于击退秦军,相持年余。王翦在军 中鼓励将士养精蓄 锐,吃饱喝足,休养生息。秦军将士人人身强力壮,精力充沛, 平时操练,技艺精进,王翦心中十分高兴。一年后,楚军绷 紧的弦早已松懈,将士 已无斗志,认为楚军的确防守自保,于是决定东撤。王翦见时机已到,下令追击正 在撤退的楚军。 秦军将士人人如猛虎下山,只杀得楚军溃不成军。秦军乘胜追击, 势不可挡。公元前223年,秦灭楚。 此计强调:让敌方处 于困难局面,不一定只用进攻之法。关键在于掌握主动权, 待机而动,以不变应万变,以静对动,积极调动敌人,创造战 机,不让敌人调动自 己,而要努力牵着敌人的鼻子走。所以,不可把以逸待劳的 “待”字理解为消极被 动的等待。
第五计 趁火打劫 (返回)
计名探源 趁火打劫的原意是:趁人家家里失火,一片混乱,无暇自顾的时候,去抢人家 的财物。趁人之危捞一把,这 可是不道德的行为。此计用在军事上指的是:当敌方 遇到麻烦或危难的时候,就要乘此机会进兵出击,制服对手。《孙子肥 技破?吩疲? “乱而取之。”唐朝牡牧解释孙子此句说,“敌有昏乱,可以乘而取之。”就是讲 的这个道理。 春秋时期, 吴国和越国相互争霸,战事频仍。经过长期战争,越国终因不敌吴 国,只得俯首称臣。越王勾践被扣在吴国,失去行动自 由。勾践立志复国,十年生 聚,十年教训,卧薪尝胆。表面上对吴王夫差百般逢迎,终于骗得夫差的信任,被 放回越国。 回国之后,勾践依然臣服吴国,年年进献财室,麻痹夫差。而在国内则 采取了一系列富国强民的措施。越国几年后实力大大 加强,人丁兴旺,物资丰足, 人心稳定。吴王夫差却被胜利冲昏了头脑,被勾践的假象迷惑,不把越国放在眼里。 他骄纵 凶残,拒绝纳谏,杀了一代名将忠臣伍子胥,重用奸臣,堵塞言路。生活* 糜奢侈,大兴土木,搞得民穷财尽。公元前473 年,吴国颗粒难收,民怨沸腾。 越 王勾践选中吴王夫差北上和中原诸候在黄池会盟的时机,大举进兵吴国,吴国国内 空 虚,无力还击,很快就被越国击破灭亡。勾践的胜利,正是乘敌之危,就势取胜 的典型战例。
第六计 声东击西 (返回)
计名探源 声东击西,是忽东忽西,即打即离,制造假象,引诱敌人作出错误判断,然后 乘机歼敌的策略。为使敌方的 指挥发生混乱,必须采用灵活机动的行动,本不打算 进攻甲地,却佯装进攻;本来决定进攻乙地,却不显出任何进攻的迹 象。似可为而 不为,似不可为而为之,敌方就无法推知己方意图,被假象迷惑,作出错误判断。 东汉时期,班超出使西 域,目的是团结西域诸国共同对抗匈奴。为了使西域诸国便 于共同对抗匈奴,必须先打通南北通道。地处大漠西缘的莎车 国,煽动周边小国, 归附匈奴,反对汉朝。班超决定首先平定莎车。莎车国王北向龟兹求援,龟兹王亲 率五万人马援救莎 车。班超联合于阗等国,兵力只有二万五千人,敌众我寡,难以 力克,必须智取。班超遂定下声东击西之计,迷惑敌人。他 派人在军中散布对班超 不满言论,制造打不赢龟兹,有撤退的迹象。并且特别让莎车俘虏听得一清二楚。 这天黄昏。班超 命于阗大军向东撤退,自己率部向西撤退,表面上显得慌乱,故意 让俘虏趁机脱逃。俘虏逃回莎车营中,急忙报告汉军慌忙 撤退的消息。龟兹王大喜, 误认班超惧怕自己而慌忙逃窜,想趁此机会,追杀班超。他立刻下令兵分两路,追 击逃敌。他 亲自率一万精兵向西追杀班超。班超胸有成竹,趁夜幕笼罩大漠,撤退 仅十里地,部队即就地隐蔽。龟兹王求胜心切,率领 追兵从班超隐蔽处飞驰而过。 班超立即集合部队,与事先约定的东路于阗人马,迅速回师,杀向莎车。班超的部 队如从天 而降,莎车猝不及防,迅速瓦解。莎车王惊魂未定,逃走不及,只得请降。 龟兹王气势汹汹,追赶一夜,未见班超部队踪 影,又听得莎车已被平定,人马伤亡 惨重的报告,大势已去,只有收拾残部,悻悻然返回龟兹。
第七计 无中生有 (返回)
计名探源 无中生有,这个“无”,指的是“假”,是“虚”。这个“有”,指的是“真”, 是“实” 。无中生有,就是 真真假假,虚虚实实,真中有假,假中有真。虚实互变, 扰乱敌人,使敌方造成判断失误,行动失误。此计可分解为三部 曲:第一步,示敌 以假,让敌人误以为真;第二步,让敌方识破我方之假,掉以轻心;第三步,我方 变假为真,让敌方仍 误以为假。这样,敌方思想已被扰乱,主动权就被我方掌握。 使用此计有两点应予注意:第一:敌方指挥官性格多疑,过于 谨慎的,此计特易奏 效。第二,要抓住敌方思想已乱迷惑不解之机,迅速变虚为实,变假为真,变无为 有,出其不意地攻 击敌方。唐朝安史之乱时,许多地方官吏纷纷投靠安禄山、史思 明。唐将张巡忠于唐室,不肯投敌。他率领二三千人的军队 守孤城雍丘城( 今河南 杞县)。安禄山派降将令狐潮率四万人马围攻雍丘城。敌众我寡, 张巡虽取得几次 突击出城袭击的 小胜,但无奈城中箭只越来越少,赶造不及。无有箭只,很难抵挡 敌军攻城。张巡想起三国时诸葛亮草船借箭的故事,心生 一计。急命军中搜集秸草, 扎成千余个草人,将草人披上黑衣,夜晚用绳子慢慢往城下吊。夜幕之中,令狐潮 以为张巡又 要乘夜出兵偷袭,急命部队万箭齐发,急如骤雨。张巡轻而易举获敌箭 数十万支。令狐潮天明后,知已中计,气急败坏,后 悔不迭。第二夜晚,张巡又从 城上往下吊草人。贼众见状,哈哈大笑。张巡见敌人已被麻痹,就迅速吊下五百名 勇士,敌 兵仍不在意。五百勇士在夜幕掩护下,迅速潜入敌营,打得令狐潮措手不 及,营中大乱。张巡乘此机会率部冲出城来,杀得 令狐潮大败而逃,损兵折将,只 得退守陈留(今开封东南)。张巡巧用无中生有之计保住了雍丘城。
第八计 暗渡陈仓 (返回)
计名探源 暗渡陈仓,意思是采取正面佯攻,当敌军被我牵制而集结固守时,我军悄悄派 出一支部队迂回到敌后,乘虚 而入,进行决定性的突袭。 此计与声东击西计有相似之处,都有迷惑人、隐蔽进攻的作用。二者的不同处 是:声东击西, 隐蔽的是攻击点;暗渡陈仓,隐蔽的是攻击路线。 此计是汉大将军韩信创造。“明修栈道,暗渡陈仓”是古代战争史上的著 名成 功战例。 秦韩末年,政治腐败,群雄并起,纷纷反秦。刘邦的部队首先进入关中,攻进 咸阳。势力强大的项羽进入关 中后,逼迫刘邦退出关中。鸿门宴上,刘邦险些丧命。 刘邦此次脱险后,只得率部退驻汉中。为了麻痹项羽,刘邦退走时, 将汉中通往关 中的栈道全部烧毁,表示不再返回关中。其实刘邦一天也没有忘记一定要击败项羽, 争夺天下。公元前206 年,已逐步强大起来的刘邦,派大将军韩信出兵东征。 出征 之前,韩信派了许多士兵去修复已被烧毁的栈道,摆出要从原 路杀回的架势。关中 守军闻讯,密切注视修复栈道的进展情况,并派主力部队在这条路线各个关口要塞 加紧防范,阻拦汉 军进攻。 韩信“明修栈道”的行动,果然奏效,由于吸引了敌军注意力,把敌军的主力 引诱到了栈道一线,韩信立即派大 军绕道到陈仓(今陕西宝鸡县东)发动突然袭击, 一举打败章邯,平定三秦,为刘邦统一中原迈出了决定性的一步。
第九计 隔岸观火 (返回)
计名探源 隔岸观火,就是“坐山观虎斗”,“黄鹤楼上看翻船”。敌方内部分裂,矛盾 激化,相互倾轧,势不两立, 这时切切不可操之过急,免得反而促成他们暂时联手 对付你。正确的方法是静止不动,让他们互相残杀,力量削弱,甚至自 行瓦解。东 汉末年,袁绍兵败身亡,几个儿子为争夺权力互相争斗,曹操决定击败袁氏兄弟。 袁尚、袁熙兄弟投奔乌桓, 曹操向乌桓进兵,击败乌桓,袁氏兄弟又去投奔辽东太 守公孙康。曹营诸将向曹操进言,要一鼓作气,平服辽东,捉拿二 袁。曹操哈哈大 笑说,你等勿动,公孙康自会将二袁的头送上门来的。于是下令班师,转回许昌, 静观辽东局势。公孙康 听说二袁来降,心有疑虑。袁家父子一向都有夺取辽东的野 心,现在二袁兵败,如丧家之犬,无处存身,投奔辽东实为迫不 得已。公孙康如收 留二袁,必有后患,再者,收容二袁,肯定得罪势力强大的曹操。但他又考虑,如 果曹操进攻辽东,只 得收留二袁,共同抵御曹操。当他探听到曹操已经转回许昌, 并无进攻辽东之意时,认为收容二袁有害无益。于是预设伏 兵,召见二袁,一举擒 拿,割下首级,派人送到曹操营中。曹操笑着对众将说,公孙康向来俱怕袁氏吞并 他,二袁上门, 必定猜疑,如果我们急于用兵,反会促成他们合力抗拒。我们退兵, 他们肯定会自相火并。看看结果,果然不出我料。
第十计 笑里藏刀 (返回)
计名探源 笑里藏刀,原意是指那种口蜜腹剑,两面三刀,“口里喊哥哥,手里摸家伙” 的作法。此计用在军事上,是 运用政治外交上的伪装手段,欺骗麻痹对方,来掩盖 己方的军事行动。这是一种表面友善而暗藏杀机的谋略。 战国时期, 秦国为了对外扩张,必须夺取地势险要的黄河崤山一带,派公孙鞅 为大将,率兵攻打魏国。公孙鞅大军直抵魏国吴城城下。 这吴城原是魏国名将吴起 苦心经营之地,地势险要,工事坚固,正面进攻恐难奏效。公孙鞅苦苦思索攻城之 计。他探到魏 国守将是与自己曾经有过交往的公子昂,心中大喜。他马上修书一封, 主动与公子昂套近乎,说道,虽然我们俩现在各为其 主,但考虑到我们过去的交情, 还是两国罢兵,订立和约为好。念旧之情,溢于言表。他还建立约定时间会谈议和 大事。 信送出后,公孙鞅还摆出主动撤兵的姿态,命令秦军前锋立即撤回。公子昂 看罢来信,又见秦军退兵,非常高兴,马上回信 约定会谈日期。公孙鞅见昂已钻入 了圈套,暗地在会谈之地设下埋伏。会谈那天,公子昂带了三百名随从到达约定地 点, 见公孙鞅带的随从更少,而且全部没带兵器,更加相信对方的诚意。会谈气氛 十分融洽,两人重叙昔日友情,表达双方交好 的诚意。公孙鞅还摆宴款待公子昂。 公子昂兴冲冲入席,还未坐定,忽听一声号令,伏兵从四面包围过来,公子昂和三 百 随从反应不及,全部被擒。公孙鞅利用被俘的随从,赚开吴城城门,占领吴城。 魏国只得割让西河一带,向秦求和。秦国用 公孙鞅笑里藏刀计轻取崤山一带。
第十一计 李代桃僵 (返回)
计名探源 李代桃僵,语出《乐府诗集·鸡鸣篇》:“桃生露井上,李树生桃旁,虫来啮 桃根,李树代桃僵,树木身相 代,兄弟还相忘?”本意是指兄弟要象桃李共患难一 样相互帮助,相互友爱。此计用在军事上,指在敌我双方势均力敌,或 者敌优我劣 的情况下,用小的代价,换取大的胜利的谋略。很象大家在象棋比赛中的“舍车保 帅”…………………………
一、初创与发展时期 (1956 - 1966)
1956 年浏阳县人民政府在 北盛、镇头、官渡开办完小附设初中班,北盛校址定在当时北盛完小内,至 1957 年选定新校址北盛产陂村宋家畲校长仍由当时北盛完小校长肖正德兼任。1958 年 4 月北盛完小附设初中从北盛完小分出,由彭润璋 出任副校长(当时未任命校长)。喻善吾出任教导主任,浏阳县人民政府正式命名为浏阳县第六中学。 1960 年 7 月成立浏阳六中党支部,由刘攀龙任党支部书记。 1963 年因原教导主任喻善吾调入八中,由陈金全、张禹鹏分别出任正、副教导主任。 学校当时强调从严治校,教学上推出“精细、准确、严格、落实”八字要求,并对各个教学环节制定了若干细则,精抓课堂教学,致力提高教学质量,十年间综合评价升学率均居浏阳第二,仅逊于浏阳一中。思想政治工作方面,提出“耐心、细致、严格、创造”八字方针,并制定一系列班主任工作细节,强调团队精神,注重师生精神风貌。 十年间招收十届初中生,共有 2000 余人初中毕业。 1500 余人升入高一级学校深造。
二、文革改制和创办高中( 1966 - 1976 )1966 年下半年正值轰轰烈烈的文化大革命时期,全校师生停课闹革命,但仍未停止招生。 1970 年经浏阳县革命委员会(人民政府)批准,改为完全中学,设初中班 11 个,高中班 1 个。 1972 年,初中班下放到各公社(乡镇),由上级主管部门批准,撤销初中,全部改办高中。延至 1975 年,在“举抗大旗、走共大路”的运动中,更名为浏阳五·七大学。 应当说,自 1970 年开办高中到 1975 年改为五·七大学以来,虽然校长书记走马灯似的轮换,工宣队进驻学校主持学校工作,但由于浏阳六中有一批务实、崇尚科学的教师,如党支部书记刘攀龙、教导主任张禹鹏等,教师中诸如周护卫、黄宏杰、张孟平等,加之北盛地区人民历来重视教育,浏阳六中抓质量讲科学的学脉并未因文革动乱而完全中断。 1977 年恢复高考制度,北盛地区高考上线人数远远超过浏阳其他地区,这与六中教师在文革中仍然务实、勤奋息息相关。 在开办浏阳五·七大学期间,招收农医班 5 个,农林班 3 个。农村医疗点的医师大部分系农医班学生。三、改革开放、锐意进取( 1977 - 现今 )
优良的传统,又乘改革开放的春风,浏阳六中如虎添翼。 1978 至 1986 年是腾飞时期,连续 5 年综合评价居浏阳第一。 1979 年高考上线率获湘潭地区第一名, 1979 年下学期湘潭地区高考工作会议宰 学校召开,并获得湘潭地区数理化优胜单位的殊荣。 1979 年由浏阳县人民政府提名,湘潭地区批准,授予县直属重点高中的称号,并举行了挂牌仪式。 1981 年高考上线率又获湘潭地区第一名,全地区高考工作会议再一次在学校召开。这一年全地区数学竞赛浏阳有三人获奖,分别为一、三、五名,而这三位获奖者均是六中学子。 1982 年下学期校长肖克俭调湘潭工作(后任湘潭市人大常委副主任直至离休),由原教导处副主任黄宏杰任校长,张孟平同志任书记直至 1989 年。这一时期可谓承前启后继往开来,学校仍在稳步发展,综合评估每年居浏阳第一、二名,高考上线率在浏阳也是第一、二名。教育理论研究在浏阳居领先地位,影响较大的是周正国、张德文等同志的论文,多篇刊登于全国权威刊物,并在湖南省学术研讨会上交流。 这一时期的成功之处在于:一方面,领导与老师感情融洽,团结协作,校园内呈现出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 ; 另一方面,领导作风清廉,教师思想纯洁,有理想,讲奉献;其次,教学上采取分层教育、因材施教,内抓质量、抓管理,外树形象、保名牌,以质量求生存。 1989 年下学期,黄宏杰同志调浏阳一中,任祖霞同志任校长兼书记,这一时期形成了讲民主讲团结的局面,以人为本、树先进、学先进的风气。盖因老教师陆续离退休,新教师正处于成长成熟时期,纵然任祖霞同志带领一般人呕心沥血、奋力拼搏,教育质量也曾举步维艰,几于跌入低谷。 及至 1992 年下学期,任祖霞同志调浏阳县教育局工作,邹文政同志任校长兼书记,这期间抓紧培养青年教师,充分相信青年教师的主观能动性,大胆起用青年教师,学校出现新的曙光,教育质量有了大的转机。延及 1995 年,青年教师的作用发挥到极致,教研组长均由 35 岁以下的教师担任。 学校既步入正常轨道,邹文政同志殚精竭虑,带领一班人大刀阔斧启动北盛地区高中翻番工程。 1999 年至 2001 年,学校面积由原来的 80 多亩扩展到 120 余亩,三年间建起了 6300 平方米的教学办公大楼,完成了 11000 平方米的学生公寓工程,修建了面积达 4400 平方米的学生生活服务大楼,还有设施齐全的、面积达 8100 平方米的科学楼,现代教育设施一应俱全,校园环境大大优化, 1999 年率先实现高中翻番工程,由历史上 18 个教学班扩大到 40 个教学班,在校学生由原来的 1000 左右增至 2000 余人。在实施高中翻番工程的同时,教育科研活动空前活跃。国家十五重点课题《中学生心理咨询方法探讨》顺利立项;长沙市课题两个也正在深入研究之中;浏阳市级课题九个研究进展胜利。几年间学校教师参与编写专著二十余部;在省级以上刊物发表和获奖的论文达 120 余篇。邹文政同志任副主编的《高中数学五方四段整体教学方法的理论与实践》一书被评为原国家教委“八五”重点课题研究优秀成果;王青春同志的论文多篇被人民大学复印资料转载;苏仕波、刘中华、任雨金等同志的论文多篇获国家的奖励。2002 年邹文政同志调浏阳教育局工作,由长沙市政协委员、中学语文高级教师、湖南省骨干教师、浏阳市学科带头人苏仕波担任校长。发扬历届领导班子的优良传统,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学校上下形成了以人为本、讲民主、重 人文的局面,全面实施素质教育。致力于内抓管理、外树形象,积极推行教师聘任制,不断深化目标管理,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实施校务公开,坚持依法行政,学校多次获长沙市、浏阳市目标管理奖励,党支部被评为浏阳市先进党支部,校长苏仕波多次受到省市有关部门的表彰。 教育科研一脉相承,发扬光大,近两年,国家级重点课题研究进一步深入,并取得突破性进展。校本课程的开发与编写正在紧锣密鼓地进行。教师所写的教育教学论文每年均有 30 篇以上获奖,曹博才同志的论文在全国十佳期刊《语文学习》上发表,受到专家的好评。 先进的教育理念,优良的传统,雄厚的师资,严格的管理,使六中的教学质量一直稳居浏阳市前列,可谓一年一个新台阶,现已成为浏阳市“六强”高中之一。 1999 年高考 347 人参加考试,一次性上线 274 人,上线率达 79 %,名列浏阳第二;在长沙市 87 所高中(其中省重点高中 10 所)排名中,文科高考所有科目和理科数学进入前十名,应届生本科上线率排名第九,文科综合排名第六,理科综合排名第十三,文理科考生进入长沙市前 100 名的有 3 人。 2000 年高三语文、数学、政治三科会考获浏阳市一等奖,高考 443 人参考,一次性上线 328 人,上线率 74 %,其中本科上线 144 人; 2001 高考本科一次性上线 298 人,上线率 91.7 %; 2002 年高考本科上线 274 人,上线率达 98.8 %; 2003 年高考又获丰收,本科(含本三)一次性上线 340 人,上线率稳步上升。可见,六中兴旺的学脉从未中断,而是一步步传承光大。
关于“孙子兵法第35计是什么?”这个话题的介绍,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分享完了,如果对你有所帮助请保持对本站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