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是救死扶伤的白衣天使,也是传递情谊的友好使者。
他们千里奔赴,跨越山海,诠释医者仁心,践行大国担当。
今年是新中国援外医疗工作开展60周年。环球资讯广播特别策划《援外日记》,讲述中国援外医疗队的动人故事。
2023年7月17日 星期一 晴
我是第12批援巴布亚新几内亚中国医疗队队员鲜鹏,我来自重庆大学附属医院。今天是在巴新首都莫尔兹比港总医院的第358天。
和往常一样,今天是泌尿科的手术日,但我知道,一定会有一些不一样。因为我忘不了,昨天早上查房的时候,当我告诉当地医生Dr. Munguas第二天有一台腹腔镜手术将由他主刀、由我来协助的时候,这位四十多岁的男医生高兴得像个得了奖的七八岁孩子。
“真的吗?我真的可以做吗?我感觉我还不够熟练,但是我真的挺想做,这是我们自己医生做的台腹腔镜泌尿手术呢!哦,不,算了,还是我协助你吧……”Munguas显得有点语无伦次,一直喃喃地念着。
我拍了拍他的肩膀说:“拜托兄弟,自信一点!你都练习了这么久了,况且我会在旁边协助你的。”说罢跟他来了一下碰拳礼。
去年参加援外培训的时候了解到,我国和巴新在北京冬奥会期间达成了一系列合作共识,其中就包括共建中巴新友好微创外科中心,这也是我们医疗队的重点任务之一。去年6月,该中心已揭牌。
我作为长期专注于泌尿微创手术的外科医生,深知“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我国虽向巴新提供了微创的设备,但只代表这里具备了微创手术的基本条件,更重要的则是微创手术的技术。前几批医疗队已做了一些演示手术,让这些新技术在这里落了地。但,落地后的生根,还需要继续努力。
我们一方面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发现适合进行微创手术的流行病种;一方面进行微创手术的演示,让当地医生和病人真正了解微创手术的优势,让他们产生兴趣;另一方面,我们举办了腹腔镜技术培训班,从理论到实际操作让当地医生能够接受系统的培训。
经过耳濡目染,当地医生体会到了腹腔镜手术的优势,也对此产生了兴趣,有了很高的学习热情。他们从基本技术开始,到逐渐掌握一些复杂的操作,如缝合打结等。在经过一些手术助手的训练后,我们认为几位医生已经初步掌握了腹腔镜的基本要领,可以在医疗队的指导下主刀开展一些简单的腹腔镜手术。而今天,就是检验我们这几个月成果的时候了。
当我换好衣服走到手术室,Munguas早就在等我了,告诉我病人已经,手术随时可以开始。“兄弟,干得不错!”当我看到病人的手术体位、铺巾、设备摆放、器械准备等都完全按照标准完成的时候,我不由自主地夸了夸他。他憨憨地笑了,又不自信地问我:“我真的可以自己做这台手术吗?”我鼓励他:“你昨晚肯定看了我给你的手术吧,就按流程做,我相信你!”
只见他拿起手术刀,开始打孔,放入器械操作起来。刚开始还稍显紧张。“放轻松,就像平时练习一样”,我继续鼓励他。他的动作逐渐没有开始那么僵硬和紧张了。随着超声刀看似轻描淡写地分离、切割、止血,患者右肾9cm大小的肾囊肿被顺利去顶减压,几乎没有出血。
Munguas缝完最后一个小切口,用不太流利的中文兴奋地对我说:“谢谢!”看着他开心的样子,我也非常高兴,想起了十多年前我次完成腹腔镜手术时的心情,他这会儿一定也和我当时一样吧!
傍晚,回家的路上,看着车窗外路边一些不知名的小花,我想,个人的力量太微渺,经过努力可以带动一个人;而整个中国医疗队在巴新二十多年的努力,可以影响到这里的一批人。长此以往,巴新医疗的发展,一定会留下中国的印记,就如同这路边的花,每朵虽然不那么起眼,但连成片后,也会是绚烂多彩的。
作者|第12批援巴布亚新几内亚中国医疗队队员鲜鹏
编辑|李琳
签审|魏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