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位女网友分享了自己从单位裸辞的经历,引来了很多人跟风评论。
邓女士今年29岁,入职某公司,担任平面设计师。
众所周知,行业算的上是一个极具发展潜力的就业方向,而设计师也是高薪职业的一份子,能拿到几十乃至上百万年薪的也不在少数。
只可惜,邓女士似乎没有这个好运气,从她入职公司以来,老板就一直画大饼,三年下来,月薪只涨了200元。
而唯一的这次涨薪,还是公司为所有入职满一年的员工统一涨钱,即便是这样,月薪也不过就是4500元。
眼看就30岁了,在公司也看不到希望,邓女士一气之下选择了裸辞,决定出去旅行放松一下焦虑的心情,顺便思考未来的职业规划。
对于邓女士的遭遇,网友们的看法却并不一致。
有人附和她,指责这种公司太差劲,丝毫不关注员工的利益。
原本以为大部分的网友会同情邓女士,可更多的人却持有不同的观点,这让人很意外。
有人说,职业的不同,会决定薪酬的起点,而工作态度和能力大小,会影响到未来的收入高低,并不能一概而论。
毕竟每一种职业里面,总会有人混的好和混的差,即便是同一个公司同一个岗位,收入也分三六九等。
这是从个人角度来看待收入,意思是说没有能力,在哪里也白搭,反之亦然。
当然也有“摆烂”型的网友,有人就评论说,3年还涨了200元,这也该知足了,你让那些四五年一分不涨的情何以堪。
这似乎并不是一句笑话。
在如今的职场里面,尤其是近些年,工资能维持不下滑,已经是很多人梦寐以求的好事。
特别是很多四五十岁的“高龄”职工,面临着就业的困境,提升无望的情况下,能够维持现状就是最大的愿望。
毕竟能混出头的能人是少数,大部分的职场人,不过就是一日三餐,为了房贷、车贷和老婆孩子,苦兮兮的过日子。
29岁裸辞,也是一种勇气,不是谁都敢去做的事情。
认识一位孩子同学的家长,她的经历似乎更能代表很大一部分普通群体。
80后的她,出生在农村,全家靠着一亩三分地家境也不好,下面还有一个弟弟和妹妹。
读到初中毕业,本来成绩优秀的她,没有上高中,而是选择了中专,只是说毕业就能安排工作。
可等她毕业了,中专生已经没有了分配工作的福利,只能被推到市场上自己找工作。
一个农村孩子,没有什么背景,想在城市里混出头,哪有这么容易。
她做过饭店服务员,干过销售,卖过保险,可是都没坚持多久。
最后还是进了厂子,做了一个服装厂的女工。
这一干就是十几年,从二十五六到四十出头,一生最好的年纪,就蹉跎在一个小小的车间里面。
她能拿多少钱?
即便是现在,最好的时候,也不过就是4000左右,少的时候还不到3000块。
这点钱,可能都不够有些人吃一顿饭,就像是我们辛苦一年的收入,还不够人家买一件衣服。
不甘心吗,那一定是有的。
可是赚钱这种事,除了个人能力以外,或许还有眼光、平台、贵人相助、运气等等一些其他的因素。
做不了人上人,就只能低着头熬日子。
如果不愿意总是瘪着钱包讨生活,那你只能选择拼命干,在尚且能够站起来的年纪,别让自己松懈。
如今的社会里,35岁是一道门槛。
过了35岁,考公考编没了希望,升职加薪也不再被老板青睐。
从22岁大学毕业算起来,黄金奋斗的时间也不过就是十几年。
而从踏入社会开始,每一步都很关键,特别是普通人家的孩子,没有那么多试错的机会给你,今天每一分时间的浪费,都会在将来加倍返还在自己身上。
王思聪可以拿几个亿练手,项目黄了公司倒了,再不济还有王健林的百亿身家给他兜底。
有人可以把工作当游戏,看不惯老板就方面顶撞,甚至来一场说走就走的裸辞。
可是换成普通人,那就只是一个看过、笑过的段子而已,如果信了你就输了。
我们能做的事,就是在每一个人生的节点上,都让自己跟的上,不求超越大多数人,起码别让人轻易甩下。
年轻是一个人的资本,如果抓不住,蹉跎的是岁月,后悔的是自己。
看看现在的职场,年轻化已经是必然的趋势。
据了解,阿里资深总监以上的核心管理人员中,“80后”占到14%;而在阿里巴巴的管理干部和技术骨干中,“80后”已经占到80%,“90后”管理者已超过1400人,占管理者总数的5%。
传统电商大佬苏宁也在大力培育年轻管理团队,在全体员工中,80后管理人才占比高达72%,90后管理人才占比达12.8%。
而一些创业型的互联网科技公司,团队核心成员的年龄优势更加明显,二十七八岁身居高管已经很普遍。
不再靠着熬资历才能出头,能者居上是这个时代给予年轻人最好的福利。
不趁着年轻拼一把,等人到中年,遗憾再多也用处不大了。
一个29岁的女员工,三年下来月薪只有4500元,这事情到底合不合理?
据北京人社局的统计,2023年北京市薪酬水平领先的分别是金融、数字经济和信息服务产业。
其月平均薪酬分别为15030元、13908元、13480元。
如果放在我们这种三线城市,万元薪酬已经是很好的收入,而在北京,一万左右的月薪又是什么水准呢?
要知道,我们当地官方公布的最低工资标准也到了1900元。
而实际上,有很大一部分低收入群体,一个月也就仅能赚到二三千块钱。
这其中包括保安、保洁、一线工人等等。
而据智联招聘发布的《秋季大学生就业报告》显示,届毕业生份工作的平均起薪为5290元/月。
硕士及以上毕业生,普遍高出平均水平2000元以上,本科与大专学历则分别为5102元/月与4562元/月。
同时,在高校中,清华大学以17682元/月名列榜首。
很明显,高校档次和学历,对毕业生薪酬起到了非常大的作用。
这么看起来,4500真的不算多。
如果说在公司有更大的提高,发展前景更大,薪酬可以放在次要位置考虑。
可如果只是划大饼,浪费三年时间,就是得不偿失,换一份工作未尝不是新的出路。
中国人太多了,竞争压力自然就大。
而实际上,跟少有人能够做到在某一个岗位上非他不可,这也就意味着,每个人都有被替代的可能。
这就是老板的底气,也是员工的无奈。
我们能做的不多,努力让自己更好一些,增加一些谈判的砝码,才不至于被人随意放弃。
说到底,能拯救自己的也只有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