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走好中国教育现代化之路的三个遵循
党的二十大科学擘画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蓝图,明确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新时代新征程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近日,总在中央政治局第五次集体学习时再次强调加快建设教育强国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有力支撑。教育现代化作为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既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和应有之义,又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战略支撑和保障条件,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推进中国式教育现代化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始终坚持政治性、人民性与科学性的统一。
坚持政治性:为党育人、为国育才
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是教育的根本问题,也是中国教育现代化必须明确的原则问题。进入新时代以来,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全局,总多次强调教育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明确了教育的根本原则,为中国教育现代化划定了政治性标准。
一是必须坚持党对教育事业的全面,确保教育现代化的正确方向。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核心,发挥着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作用。坚持党对教育事业的全面,是中国教育现代化的根本保障。教育系统一定要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加快构建高质量党建工作体系,建立健全党委统一、党政齐抓共管、部门各负其责的教育机制,把党的落实到教育领域各方面各环节,确保教育现代化建设不偏航、不迷航。
二是必须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我们的教育是党下的教育,我们的学校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学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是党的教育方针,必须抓好党和人民事业后继有人这个根本大计,坚持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完善思想政治工作体系,深入实施“时代新人铸魂工程”,加快构建“大思政”育人格局,持续推动“大思政课”建设,统筹推进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不断健全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机制,着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坚持人民性: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党的二十大报告从“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强化现代化建设人才支撑”的高度,对“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作出专门部署,在突出教育的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地位的同时,彰显了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教育的价值追求和实践准则,明确了教育的核心立场,为中国教育现代化划定了人民性标准。
一是必须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终极目标。推动和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也是教育现代化的使命和任务。中国式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这就决定了社会主义教育要以推动人的全面发展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总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也明确指出,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因此,我国教育现代化必须坚持五育并举,着力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把立德树人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识教育、社会实践教育各环节,贯穿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各领域,形成更高水平的人才培养体系,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二是必须以实现教育公平为重要抓手。教育公平是教育人民性特征的生动诠释,也是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要求。中国式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也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实现十四亿人物质和精神双富裕离不开教育,更离不开教育的公平。因此,我国教育现代化必须始终把促进教育公平放在重要位置,持续加大对西部和农村教育事业的投入,合理配置教育资源,促进教育均衡发展,在幼有所育、学有所教上持续用力,在创办惠及全体国民的现代化教育体系上下足功夫,以教育公平促进社会公平,将庞大的人口压力逐步转化为强大的人才优势,为实现共同富裕筑牢人才基石。
三是必须以人民是否满意为评价标尺。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加快建设教育强国,是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对更好教育期盼的重要途径,也充分彰显了中国教育现代化的人民性标准,即教育工作的成效应由人民来评判。正如总所指出:“检验我们一切工作的成效,最终都要看人民是否真正得到了实惠,人民生活是否真正得到了改善,人民权益是否真正得到了保障。”因此,必须以人民满意为根本标准深化教育改革,推进教育现代化。
坚持科学性: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首要任务”“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并进一步指出要“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充分彰显了中国共产党对教育、科技、人才与高质量发展相互作用规律的科学把握。高质量教育体系,从根本上讲,就是贯彻新发展理念、适应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所需要的高水平、高活力、高效益的教育体系,这既是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内在要求,也是中国教育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对此,我们应着力做好两方面工作:
一是扎根中国,融通中外,加快完善公共教育服务体系。“坚持扎根中国大地办教育”是我国教育改革发展的重要经验,是对我国教育事业发展的规律性认识。我国独特的历史、文化、国情,决定了我国必须走自己的教育发展道路,但这并不意味着我国要关起门来搞教育。因此,我国教育高质量发展既要立足国情明晰自身发展短板,也要面向世界加强国际交流合作,在融通中外上下功夫,发挥制度优势进一步优化教育资源配置,加大普惠性学前教育、特殊教育资源供给,着力解决优质义务教育发展不均衡问题,大力推进高中阶段学校多样化发展,健全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提升高等教育社会服务能力,加大继续教育建设力度,促进各类教育均衡高质量发展。
二是锚定目标,守正创新,着力增强教育体系的协同性。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是我国教育现代化的发展方向,也是建设目标。教育是一个多层级多类别的复杂系统,其良性运行有赖于系统内外各要素、各部分、各子系统之间的协调配合。同理,高质量教育体系应是各级各类教育相互协调配合以形成1 1>2育人效果的有机统一体。因此,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的根本在改革创新,关键在增强教育体系各要素的协同性。新时代新征程上,我们要充分考虑教育系统内外各要素之间的逻辑关联,加强顶层设计,系统推进大中小学一体化建设,统筹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继续教育协同创新,推进职普融通、产教融合、科教融汇,全面提升教育体系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
(项赠:华南农业大学党委宣传部副部长、副教授,广东省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张仙凤:广州市委党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副教授)
【本文系广东省社科规划特别委托项目(项目编号:GD23WTC04)的阶段性成果】
来源:南方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