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特视角述说长征历史——读《红色文物中的长征》(红征文物)

(来源:解放军报·中国军号)

作者:陈力

责任编辑:张书恒、孙佳欣

解放军报8月2日十二版

由中国博物馆编著,江琳、王海蛟、王希撰稿的《红色文物中的长征》(广西人民出版社)一书与广大读者见面了。因为曾在军队中从事土地革命战争史研究多年,我看到这个研究领域中又有新的成果出现,自然感觉亲切和高兴。

长征是中国共产党中国工农红军谱写的英雄史诗,是改变中国命运的惊天壮举。长征的胜利,开启了中国共产党为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而斗争的新的伟大进军。长征中,红军指战员用热血和生命铸就的不朽的长征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宝库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激励亿万中国人民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不懈奋斗的强大精神力量。正因为红征在中国革命、中国共产党和人民的发展历史上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故这段历史是党史军史的研究重点和热点,相关的著作非常多。尽管如此,《红色文物中的长征》一书因其独特之处在众多关于长征的著作中仍然值得一提。

这本书不同于一般以时间为轴叙述红征历史的书籍,而是选择与长征相关的革命文物作为展开研究的切入点。我们党人民为推翻压在中国人民头上的三座大山进行了包括红征在内的长达22年的武装革命斗争,在这一过程中留下众多革命遗址遗迹和文物。这些革命文物见证了党和人民的光辉历史,无声叙述着那段金戈铁马的烽火岁月,是中华民族红色基因库里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每一件文物背后,都隐含着丰富的历史信息,需要研究者尽可能地去发现它、还原它,并努力重构与之相关的历史过程。

本书作者充分认识到革命文物在弘扬长征精神、讲好长征故事方面的独特价值和作用,利用长期在中国博物馆工作,熟悉中国革命史特别是革命文物与长征文物的有利条件,精心选取了30件与红征密切相关的革命文物,如红军抢渡湘江时绘制的《灌兴全之间路线图》、强渡乌江用过的棕绳、泸定桥上的铁索链、过雪山时穿过的防滑钉鞋、直罗镇战斗中缴获的敌人手枪、毛泽东接受斯诺采访时戴过的八角帽等。依托一件文物,讲述一段故事,还原一段历史,从而把长征中的重要节点、主要战役战斗、重大事件、著名英烈等串联起来,形成相对完整的史实链条,一部红征史便呈现在读者面前。认真阅读这一个个故事,就能基本了解红征的历史过程,从中感悟到红军指战员“革命理想高于天”的坚定理想信念和英勇顽强的斗争精神,加深对长征历史和长征精神的认识理解。

本书编者严格遵循党中央关于历史问题的多个决议,在尊重和依据史实的同时,坚持党性原则,注重从弘扬革命传统、传承长征精神的角度解读文物、叙述史实,较好地处理了政治性与学术性相统一的问题。前些年,国外某出版物称,根据他们的调查采访,红军在泸定桥根本没有打过仗,是大摇大摆走过桥的,“飞夺泸定桥”是虚构编造出来的。这种论调罔顾史实、用心险恶,目的是抹黑我们的党和人民,误导那些不了解历史的年轻人。书中以泸定桥上的一段铁索链为依托,详细叙述了红军“昼夜兼程二百四,猛打穷追夺泸定”的整个战斗过程,不仅还原了真实发生、撼人心魄的长征故事,也起到了正本清源、廓清迷雾的作用。

这些年,各地对红色资源更加重视,随之也出现了一些对红色资源发源地表述的差异。例如,中央红军在长征中首次战略方针的调整,即通常所说的战略“转兵”究竟是在哪里完成的,是湖南的“通道转兵”还是贵州的“黎平转兵”。作者把两种观点的来龙去脉在书中呈现出来,便于读者更为全面详尽地了解长征历史。

由于本书采取了讲述文物背后的故事的方式进行叙述,使距今已经近90年的红征史不再是一个个概念与数字,而是变得生动立体和鲜活起来,增强了全书的可读性,更容易引起读者的关注和兴趣。一本历史书籍要发挥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的作用,前提是要人们喜欢看也能看得下去。《红色文物中的长征》一书做到了这一点。相信这本红色题材书籍,会以它的独特之处赢得广大读者的喜爱。

习主席强调指出,每一代人有每一代人的长征路,每一代人都要走好自己的长征路。阅读了解红征的历史,可以使年轻一代从中获得人生启迪,从长征精神中获得奋发向上的勇气和力量,在新时代新的长征路上攻坚克难,勇往直前。如此,我们的就会越来越繁荣富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就能早日实现。这也是这部有关红征的新书出版发行的一个重要现实意义。

(解放军报·中国军号出品)

(0)
上一篇 2023年08月05日
下一篇 2023年08月05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