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因效应:令对方产生好感的魔法话术
“改变说话的顺序,先提及做得好的事情。”
“你为什么选择他?”
“怎么说呢,不知为何感觉他的印象很好。如果其他条件差不多的话,我会选择印象不错的那个人。”
有些人在次见面时就会让人产生好感。按照最近的话来说,现在有一种类型的人,仿佛拥有“面试自由通行证”,他们在面试中,几乎无往而不利。
在社交生活中,印象尤为重要。一个典型的例子就是面试。
在一项调查中,75%的企业人力资源负责人表示“求职者的印象会影响其是否被录用”。面试官通过短暂的时间观察面试者的态度和姿势、面部表情和印象、外貌等来决定是否录用。更重要的是,85.5%的人力资源负责人表示“求职者的印象会一直影响到面试结束”。
韩国人对一个人产生印象的时间非常短。调查显示,美国人需要15秒,日本人需要6秒,而韩国人只需要3秒。
由此可见,人们在见到一个人时,很看重瞬间认知对方的印象。在判断对方时,轻而易举且快速地做出决定的特性,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认知吝啬者效应(Cognitive Miser Effect)。
但是,良好的印象并不是凭空产生的。仔细观察,人们为了获得对方的好感会花些心思。不仅体现在妆容、发型、穿搭,还有微笑的表情和干练的举止上。这不是单纯意味着你的外貌要漂亮或者帅气,即使没有出众的外貌,也完全可以用适合自己的风格给人留下好印象。
也许会有人对此提出质疑。
“我在外貌风格上尽了最大的努力,但还是有被比下去了的感觉,我还有什么可以做的吗?”
有,而且还有很多可以做的。除了外貌印象之外还有语言印象。
这可以用首因效应(Primacy Effect)来解释。指的是最先呈现的信息或印象比后来呈现的信息或印象对记忆的影响更大。为了验证首因效应,美国社会心理学家所罗门·阿希向实验参与者提供了关于A和B两个人的情报,如下所示。
• A:聪明、勤奋、冲动、挑剔、固执、嫉妒
• B:嫉妒、固执、挑剔、冲动、勤奋、聪明
结果如何呢?关于A和B两个人的情报是相同的,只是顺序不同。但实验参与者的反应却出乎意料。实验参与者对A表示好感,而对B表示反感。这是因为A的情报中的“聪明”和“勤奋”等正面词引起了正面的首因效应;而B的情报中的“嫉妒”和“固执”等负面词引起了负面的首因效应。同样的内容只是排列的顺序不同而已,结果竟然天差地别!
那么如果我们想要快速获得别人的好感,应该如何向他们介绍自己呢?
“我为自己拥有很强的计划和执行能力而感到自豪。虽然也有冒失的一面,但未来我会努力改进。”
“虽然有人说我有些冒失,但是我为自己拥有很强的计划和执行能力而感到自豪。”
怎么样?虽然仅有微妙的区别,但是种介绍是不是令人感觉更加积极正面呢?所以首因效应又被称为混凝土效应,就是因为其效果坚固而又长久。因此,在开头提及自己想要展现的优点和魅力吧!在这一瞬间,让我们暂时放下没有价值的谦虚美德吧!
通常决定印象的三大因素是“外貌、声音、语言”。所以我建议大家以后要像注意自己的外貌印象一样注意自己的语言印象。
“你好。很高兴见到你!”
用有力的声音打声招呼。
“超额完成了目标销售额的120%。营业利润达到了80%。”
先提及做得好的事情。
记住首因效应吧。初次见面时对一个人产生的整体印象不会轻易消失。在与某人见面时,为了能够让对方长久地记住自己的优点和魅力,让我们施展印象魔法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