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前线客户端
永葆清正廉洁的养分。无论是“天知地知你知我知”之一语惊醒“梦中人”,还是“公生明,廉生威”引以自戒的座右铭,完全可以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对于为官从政者最为关心关注的,就是能否做到办事公正、清廉自守,能否像《爱莲说》里明示的“出淤泥而不染”,能否始终一身正气、两袖清风。至于“硕鼠硕鼠,无食我黍”“硕鼠硕鼠,无食我麦”“硕鼠硕鼠,无食我苗”,则说明人民群众最为反感、深恶痛绝的就是官员的贪婪与腐败,要求为官从政者不能、也不应该与民争利,一门心思谋取私利。正是把握住党心、民心所向,党的十八大以来,总以“得罪千百人,不负十四亿”的巨大政治勇气、强烈历史担当,推动反腐败斗争取得决定性胜利,并日益向纵深发展。心底无私天地宽。“干净”“清廉”是党员干部保持政治本色的底线要求,只有一心为公、一尘不染,才能老老实实做人、规规矩矩做事、清清爽爽做官,也才能办事情不偏不倚、“一碗水端平”,让公平正义如同阳光一般温暖群众、温馨社会。
增强忧患意识的养分。“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备虞不豫,为国常道”“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不难看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饱含忧患意识的劝导劝告、警示勉励,要求为官从政者不能得意洋洋、得意忘形,在一片喝彩声中忘记了“我从哪里来,我要到哪里去”,忘记了“我是谁、为了谁、依靠谁”。想想也是,正是魏征“水亦载舟,水亦覆舟”的直言不讳,让唐太宗恍然大悟,忧患意识油然而生,从此更加战战兢兢、如履薄冰。“位卑未敢忘忧国。”党员干部应该深悟,新时代新征程既面临新的战略机遇,也面临新的风险挑战,有时甚至是狂风骤雨、惊涛骇浪,稍有不逊,就有可能前功尽弃,迟滞、甚至中断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步伐。因此,唯有保持强烈的忧患意识,遇事善于坚持底线思维,能够作最坏的打算,同时尽可能向好的方向努力,争取最好的结果,才能稳中求进、行稳致远,一步一个脚印把好事办好、实事办实。“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尤其忧民之所忧、急民之所急,倾力解决好群众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才能守住群众的心,依靠群众的智慧和力量披荆斩棘、劈波斩浪,攻克看似不可攻克的“娄山关”“腊子口”。
习近平总指出,坚定文化自信,坚持走自己的路,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要坚持守正创新,“这是我们在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得出的规律性的认识,是我们取得成功的最大法宝。”时值新起点上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号角吹响,党员干部理当以身作则、率先示范,更好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自信自强、守正创新,不断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为干事创业的有益养分,党员干部定能前进的动力更加强大、奋斗的精神更加昂扬、必胜的信念更加坚定,争做新时代优秀党员干部,奋力跑好属于自己的历史“接力棒”,跑出一个好成绩,不负初心、不辱使命。
作者:刘良军 潘蒙蒙
编辑:梁齐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