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上海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上海社会科学院“深入学习总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中心组联组学习会议在上海社会科学院举行。
上海市社联党组、专职副主席王为松表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能够取得不一样的巨大成就,能够生机勃勃、充满活力,关键在于中国特色,而中国特色的关键就在“两个结合”。“第二个结合”,是我们党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历史经验的深刻总结,是对中华文明发展规律的深刻把握,表明我们党对中国道路、理论、制度的认识达到了新高度,表明我们党的历史自信、文化自信达到了新高度,表明我们党在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推进文化创新的自觉性达到了新高度。社科工作者应在“第二个结合”中更加有所作为,进一步加强相关理论研究、决策咨询、宣传普及,这是我们要做的基本工作。加快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为更好地推动高质量发展提供智力支撑,并把相关内容的宣传普及做得更加深入人心。
上海社会科学院党委权衡表示,总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从党和事业发展全局的战略高度,对中华文化传承发展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作了全面系统深入阐述。上海社科院和上海市社联通过联组学习方式,深入学习总重要讲话精神,正逢其时,非常必要。聚焦总重要讲话中关于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第二个结合”、文化自信自强、文化强国建设以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等重大命题和重要论述开展跨学科的交流与研讨,很有价值。后续要进一步深化学习,充分发挥好上海社科院学科比较齐全的优势,研究团队开展跨学科的深入研究,争取推出更多的研究成果和理论文章。
上海古籍出版社原社长高克勤介绍了其参加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的经历与感受,并阐述了对做好古籍整理以传承中华文化的理解。他认为,古籍承载着丰厚的历史和文化内涵。传承中华文化,首先要保护好、整理好这些古籍,进而在传承的基础上打造新时代传世精品,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作为古籍整理出版工作者、理论工作者,要以对民族的责任感和对传统文化的敬畏之心从事古籍整理出版工作,从事传统文化的阐释、弘扬和普及工作。要打造不负时代的传世精品,推出一大批新时代的古籍善本。
会上,上海社科院中国马克思主义研究所所长黄凯锋、华东师范大学历史学系党委瞿骏、上海社科院文学研究所副所长郑崇选、上海社科院世界中国学研究所副所长周武、上海社科院历史研究所研究员邵建、上海社科院哲学研究所副研究员赵琦先后作了交流发言。
黄凯锋认为,要从马克思主义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激发和熔铸、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马克思主义的回应和影响两个方面,认真领会“彼此契合”“相互成就”的内涵,深入理解经由“结合”而形成的中国式现代化的文化新形态。
瞿骏表示,要把握“中华民族”,理解由“连续性、创新性、统一性、包容性、和平性”五个突出特性塑造统贯的伟大中华文明;把握“现代”,认识重焕中华文明荣光的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把握“文明”,为文化强国建设确立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建设的宏远目标。
郑崇选表示,文化主体性的确立是“造就新的文化生命体”的前提和基础,巩固文化主体性的关键是深刻把握和彻底坚持“第二个结合”,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是巩固文化主体性的必由之路。
周武以海派书画、商务印书馆的发展为例,提出需要为文化传承营造一种文化生态。海派文化之所以能长成“参天大树”,最主要是靠上海开放、包容、创新的城市品格,以及由这三大城市品格造就的文化生态和“精神气候”。
邵建表示,中华文明与中国式现代化之间,既有较强的内在关联,也有深厚的底蕴支撑。中华文明的特性特质,决定了中国人民走自己的道路,决定了中国式现代化不是对西方现代化的简单模仿,而是一种全面超越和自我升华。
赵琦认为,中华文明的成功基因在于真与善、道与德的统一及其背后的知识体系。要创造属于我们这个时代的新文化,必须坚守中华文明的成功基因,阐释与更新中华传统知识体系,构建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知识体系。
市委第四巡回指导组副组长何强,上海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党组成员、专职副主席任小文,上海社会科学院副院长朱国宏、干春晖出席会议。
转载请注明来源“上观新闻”,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栏目邮箱:shhgcsxh@163.com)
栏目主编:王珍 题图来源:图虫创意 图片来源:内文图来源:作者提供 图片编辑:项建英
来源:作者:周丹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