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广袤辽阔的祖国大地上,五十六个民族共同织就着辉煌灿烂的文化。音乐,是各民族人民生活重要的组成部分,行歌坐月、踏歌起舞,代代相传的歌舞不仅是各民族人民闲暇时间的欢庆与消遣,更是各民族历史与文化的记录与传承。下面,请跟随剧小院一起了解一下几个独具特色的民族音乐与舞蹈吧!
PART.01侗族——侗族大歌
黎平地处黔湘桂三省交界地方,是中国侗族居住最集中、文化最完整、历史最悠久的区域。侗族是一个喜欢唱歌的民族,侗家人从小到大都喜欢唱歌,以歌传情、叙事、娱乐,音乐伴随着每一个侗家人的一生。在黎平的大多数侗寨,都有基于血缘、地缘而建成的多个歌班,多个歌班又经常组合成一个歌队,形成家庭、歌班、歌队三维立体传承体系。侗族音乐主要有侗族大歌、侗族琵琶歌、牛腿琴歌、河歌、屋歌、酒歌等多种类型,其中侗族大歌是一种无指挥、无伴奏和多声部合唱音乐,被称为“清泉般闪光的音乐”。2009年,侗族大歌被联合国教科文批准为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被誉为“一个民族的声音,一种人类的文化”。
黄岗侗寨
PART.02壮族——坡芽情歌
坡芽情歌是一部由81个图画符号记录在土布上的爱情民歌集,壮族语称“布瓦吩”,意为“把花纹图案画在土布上的山歌”(现在当地群众称其为“坡芽歌书”),图画符号有月、星、树、稻谷、犁、斧、禽、马、人、衣、鸟、房屋、枫叶等,简单质朴。每一个图画符号代表一首情歌或同一类情歌。歌手只要一看图画符号就能演唱相应的歌曲。歌集详细地记述了一对青年男女从相识、相知、相恋到相约白头偕老的动人故事。主人公曲折的爱情过程折射出古代壮族的生产生活、民情风俗,涵盖了文学、音乐、图画等多种民间艺术,内涵丰富,并具有《诗经》遗风。情歌以壮族语北部方言演唱,男女相对,一唱一和,曲调优美、委婉动听,是富宁壮族民歌中的经典爱情绝唱。2011年,坡芽情歌被列入第三批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PART.03苗族——跺月亮
跺月亮芦笙舞蹈发源于三都县盖赖苗寨,是苗族人民逢年过节、庆祝丰收、走亲访友等重要礼仪活动,被誉为“苗家party”和“东方踢踏舞”。“芦笙响,脚板痒”,吹笙跺月是苗族人民代代传承的礼仪之舞,文明之舞,团结之舞,彰显着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勃勃生机。
苗族跺月亮芦笙舞蹈
PART.04维吾尔族——木卡姆
维吾尔族的歌舞音乐十分丰富,以木卡姆最为突出。“木卡姆”原为阿拉伯文,具有“最高的位置”的意义,约产生于15世纪左右。木卡姆是民歌、歌舞、器乐相综合的大型套曲艺术。共有12大套,所以又称“十二木卡姆”,他们分别是《拉克木卡姆》《且比亚特木卡姆》《斯尕木卡姆》《恰哈尔尕木卡姆》《潘吉尕木卡姆》《乌孜哈勒木卡姆》《艾介姆木卡姆》《乌夏克木卡姆》《巴雅特木卡姆》《纳瓦木卡姆》《木夏吾莱克木卡姆》《依拉克木卡姆》。十二木卡姆是维吾尔族歌舞音乐中的宝贵财富,这种巨型音乐作品在世界民族艺术史上极为罕见,被誉为“东方音乐文化的一大奇迹”。
大剧院2023八月合唱节以“声生和鸣”为主题,邀请来自多个民族的合唱团体,带来不同地域、不同语言的民族音乐,以丰富多彩的合唱形式,唱响人声与自然和谐共鸣的天籁之音。
8月4-5日 “2023八月合唱节开幕:多民族合唱音乐会”8月4日、5日,“2023八月合唱节开幕:多民族合唱音乐会”将呈现由坡芽歌书合唱团、黎平黄岗侗族大歌队、木火乐团、飞越彩虹苗族跺月亮少年艺术团等少数民族合唱团体共同上演的壮族、侗族、苗族、怒族、傈僳族等多民族民歌与音乐表演,其中包括被联合国教科文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的侗族大歌和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坡芽情歌等。8月7日“魅之回响—远古与大地”多民族童声合唱音乐会8月7日将上演“魅之回响—远古与大地”多民族童声合唱音乐会,来自纳西族、佤族、藏族、维吾尔族的少数民族童声合唱团、民间艺人以及新疆“传承者”十二木卡姆艺术团将携手深圳音乐厅“小金树”多民族童声合唱团、深圳飞越彩虹童声合唱团呈现流淌于他们血脉中的歌谣与音乐,来自各民族的青少年与湾区青少年同台共唱,更能让观众们感受到多民族音乐色彩与唯美和声的融合。8月8日 “爱情密码”坡芽情歌合唱音乐会8月8日的“爱情密码”坡芽情歌合唱音乐会,观众们将再度聆听到坡芽歌书合唱团唱响富宁壮族民歌中的经典爱情绝唱——坡芽情歌以及云南特有的少数民族风情歌曲。让我们一同相约大剧院2023八月合唱节,聆听来自各个民族的“天籁之音”,一同揭开各民族文化神秘的面纱。
「点击下方“阅读原文”,一键购票」文案:廖婉毓
插图:孙小小
:李享
编辑:吴奕